中新网1月12日电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载文称,2006年中日关系根本好转或全面恶化的可能性都不大,中日关系既没有坏到谷底,也没有不可救药,小泉之后的形势值得关注。
文章认为,从2004年到2006年,中日关系可能呈现以下轨迹:“政冷经热”——“政冷经凉”——“政冷经温”。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如果中日两国能把握机遇,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中日关系有可能迎来转机,出现“政温经热”局面。否则,中日关系很可能陷入长期恶化的战略困境。
2005年中日关系磕磕碰碰,政治关系进一步恶化。小泉首相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造成中日首脑在多边场合的会晤也难以举行。加之日本右翼教科书再度通过政府审定,日美通过“2+2”安全磋商的联合声明公然把台湾问题列为“共同战略目标”,以及日本政府“授权”日本企业在东海有争议地区开采油气资源等,使中国民众的感情受到严重伤害,导致中日关系进入邦交正;岳醋罾训氖逼凇
文章指出,与“政冷经热”的2004年明显不同的是,2005年上半年的中日经贸关系也受到严重影响,下半年则开始回升。
据中方统计,2005年1~10月,中日贸易同比增长10.4%,低于中国外贸总额24%的增长速度。日本在中国外贸中的比重已降至13%,低于欧盟的15.3%和美国的15%。其主要原因是日本对华出口的减少,2005年1~10月同比只增加4.9%,其中5月为零增长,远低于2004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即便2006年中日贸易能达到2000亿美元,日本在中国外贸中所占比重也可能降至12.4%。与此相反,中国在日本外贸中的地位则趋上升,已占日本外贸总额的近17%。
2005年下半年,日本对华出口显著回升,中国已成为超过美国的日本最大贸易对象国。这一点,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方面表现得也很明显。2005年上半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项目减少8.2%,协议金额减少0.4%,实际投入金额增长20.4%;下半年随着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中日经贸合作,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开始回升。从上述变化不难看出去年4月涉日游行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
文章认为,2006年中日关系可能出现“政冷经温”局面。小泉首相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的同时,强调中国发展对日本是“机遇”,实际上在对中国推行“政经分离”的政策。日本企业界仍希望通过日中经济合作,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中国认为,政治关系长期冷淡将难免影响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同时不赞成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和盲目抵制日货。尽管中日两国经贸关系发生结构性变化,但两国合作潜力依然巨大。即便是在竞争激烈的能源开发领域,中日在东海有争议地区实现共同开发仍将具有重要的经济与政治意义。通过双方共同努力,;赡鼙湮,并成为两国关系改善或降低民族情绪对立的一个突破口。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中国“十一五”规划,都将为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诸多商机。日本在节能降耗、开发利用新能源和;ど肪撤矫娴男录际,都值得中国学习。遗憾的是,中日之间巨大的合作潜力被不正常的政治关系所压抑,至今难以充分发挥!熬取痹凇罢洹焙飨飨潞苣盐,能保持一定温度已算是稍慰人意了。另外,如果人民币兑日元升值过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便可能减少。(作者刘江永为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