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2日电 今日出版的《中华工商时报》载文指出,事实表明,房地产宏观调控如果只是一味地盯着投资,而政府不能有效地大量增加商品房的供应,就很难达到抑制投机,降低房价,改善结构的目的。其中,发展二手房市场也是增加有效供应的手段。
文章指出,增加供应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增加新住房的供应量,一是增加二手房的供应量,可以说,此次新出台的六条调控措施,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因此六条的第一条就是“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各地都要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对新建住房结构提出具体比例要求。第五条:“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都是以增加供应为主要政策手段。
开的药方很好,是否起作用,还要看下一步如何操作。因为政府意识到要采取这些措施是一回事,是否付诸实施,又是一回事。房改之初,我国的房地产体制设计本来就是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三分天下,但久而久之,就只有商品房唱独角戏了,廉租房几乎绝迹,经济适用房也已可有可无,更别提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房了。
记得建设部一位副部长,曾在很多场合提到飞机上的卫生间,在那么小的空间竟然能安排那么多的功能,要求开发商向飞机设计师学习,开发面积不大功能多的商品房,但好像并无开发商响应,别说是开发商品房的开发商,就是开发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商也没听他的话。道理明摆着,开发商是商人,商人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无可厚非,即使是那些国有开发企业也不例外。
而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难觅踪影,就不是开发商而是政府的事了,说到底是政府不愿拿出土地、拿出资金来。政府制定了政策,自己都不执行,还怎么指望开发商去担负政府的责任乃至社会的责任?此次新六条,最有新意的地方是提出新建住房结构要有具体的比例,估计这一条也很难做到,因为上次“国八条”,曾经要求各省公布年度土地供应计划,至今也还有些省份没有公布,发布一个没人监督的比例指标,并不难,难的是政府是否真的拿地拿钱按自己公布的比例去建设足够多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商品房,建设足够多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如果公布比例后,政府不出手,而是让开发商去落实,恐怕这一政策又会落空。
发展二手房,也是增加有效供应的手段,北京一直在为二手房市场不发达而苦闷,但不发达也有不发达的好处,如果北京也像上海那样,可以立马办理产权证、立马办理过户等手续,甚至还有返税,恐怕北京的房价早已涨上天了。因此,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发展二手房还得从长计议。一方面要让他尽快发展起来,一方面必须未雨绸缪,预先想好完备的对付投机的办法,如建立科学的二手房评估体系,健全二手房贷款的管理机制,控制一个人多次转让同一套住房,限制新房入市时间,或者对同一套房子的多次交易设置累进税率,买卖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及共享,等等,办法总归是要有的,但目前的政策好像还只是有此一说,至于如何发展二手房,还是语焉不详,没有明细的配套政策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