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日电 今天出版的中国证券报刊载文章称,随着国际上主要钢铁企业陆续接受铁矿石上涨19%的价格,中国孤军奋战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争取铁矿石价格话语权之路十分艰难。而突破这种局面关键在于,不仅要控制过剩的产量,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还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说话声音。
文章指出,中国没有丰富的铁矿,资源相对不足,而且大多品位较低。中国钢铁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转嫁成本的能力有限,对铁矿石涨价的承受力较小,在价格谈判中的回旋余地也就很小。
而最重要的还是,中国钢铁行业内部似乎并不能完全用一个声音说话。尽管宝钢代表的国内16家企业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但并非能说一不二。就在宝钢与外方谈判胶着之时,国内就有些中小企业和铁矿石贸易商与国外铁矿石供应商“眉来眼去”,这显然增加了宝钢谈判的难度。
文章表示,虽然政府致力于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显然这不会一帆风顺。当市场环境向好时,一些小型钢铁企业就会“遍地开花”,这时要形成一个声音说话尤为困难。
因此,国外铁矿石企业不仅看到了中国的巨大需求以及钢铁企业的大量产能等待释放,更看到了那些众多的、“各自为政”的中小钢铁企业及相关进口企业在搅动着、哄抬着铁矿石现货价格。
文章称,从本质上看,中国争取价格话语权的基础并非仅一个铁矿石进口量,而是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整个产业链。其实力有多大,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关系能否理顺。不仅要控制过剩的产量,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还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说话声音。(王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