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上网读了两篇关于房价的文章。
这两篇文章均出自经济学家之手,一篇是复旦大学教授张军的文章,题目是《一个英国人看京沪楼价》,另一篇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的文章,题目是《房地产“伪预测”背后的房价痼疾》。
他们谈论的话题都是房价,而有趣的是,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媒体和学者所进行的房价预测提出了批评,同时他们也对如何进行定价和经济预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读罢两篇文章,脑子里马上反射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媒体充斥着“伪预测”的同时,那些学术功底深厚的经济学家不来预测一下房价?如果一些严肃的学者能够运用翔实的数据、正确的理论和逻辑严谨的推理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分析,并找出房价居高不下的真正原因,同时又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岂不是对中国经济的巨大贡献吗?
遗憾的是,我们几乎看不到,有哪些严肃的经济学家关注房价问题。
在媒体上讨论房价的主要是三类人,一类是关心切身利益的消费者和投资者,一类是我们这些做新闻的媒体人,还有一类就是靠演讲和媒体报道发表观点的学者。
前两类人的专业不是搞研究,他们对于房价的判断,更多来源于感性和直觉,虽然有些记者也尽量借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进行分析,但其专业程度自然赶不上那些专门吃研究饭的学者。尽管媒体的判断可能不够科学,也未必准确,同时也可能带有迎合大众口味的媚俗心态,但其必定体现了媒体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给大众和决策者提供了学术之外的思路。
至于第三类谈论房价的人,虽然他们也是学者,在房价涨跌方面也能坚持己见,但由于其发言缺乏经济学式的研究和预测,因而,其表现更多像是公众和企业的代言人,或者成为媒体秀中的娱乐明星。
我同意张军教授和钟伟教授的观点,对于房价的预测要包含风险事件、时间和概率等因素,对于房价走势的看法要与未来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预期相联系。不过,在按照他们的方法进行数量预测时,也不应该抛开对影响房地产供求的制度因素和宏观政策因素进行分析,毕竟数量分析仅仅是经济研究的一部分,而真正体现学者智慧的则是可以用计量模型检验的经济学直觉。
学者们对于房价预测的批评,除了给热闹的媒体增添些调料和话题外,更应该引起社会和学界的反思。无论是媒体还是大众,都应该要求那些严肃的经济学家们关心民生问题,更多地为这个社会有所担当,至少在对待房地产问题上应该如此。
经济学家们为什么不参与全民的房价预测游戏呢?是如钟伟教授所言,预测房价有如赌博,因为难度太大而却步,还是因为有不同观点而没有勇气面对大众,惧怕成为“全民公敌”?
不过,即便是赌博,也有理论可言,经济学中的不确定理论就是基于赌博而发展起来的。而后来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理论等,更成为对金融资产价格进行预测的有效理论工具。
无论因为什么,经济学家在社会公众最需要他们以良知和专业为社会服务的时候,没能勇敢地站出来。这对于学者而言,会有不安和遗憾,因为他们错过了历史。而对于社会而言,因为严肃的学者没有参与大众对于民生问题的讨论,而使得整个社会徒增交易成本。
当然,对于经济学家的批评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毕竟术有专攻,业有所长。那些安于自己专业,不屑于混迹名利场的学者,也是值得公众尊敬的。我只是希望,在社会需要学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智慧时,能够有人挺身而出,以专业的名义,为这个与每个人利益相关的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刘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