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九日电 (记者 邢利宇)中国致公党中央二十九日在此间召开“创新节地机制确保持续发展研讨会”,为解决耕地流失寻求答案。
据统计,由于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自然灾害损毁,至二OO五年十月底,中国耕地面积已减少为十八点三一亿亩,人均耕地下降为一点四亩。近十年,失地农民达到四千多万。如何实现保障经济发展与;び邢薷睾团┟窭娴乃?中国致公党中央建言,其关键就在于大力探索节约集约用地的新机制。
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杜宜瑾介绍,今年六月,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杨邦杰率致公党中央“创新节地机制确保持续发展”调研组,赴河南、湖南、四川等地就节约集约用地展开调研。
调研发现,中国土地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受生态退耕、非农业建设等影响,耕地资源大量减少,宜耕的后备土地资源日趋匮乏;二,工业、城镇、基础设施等各类用地需求持续增长;三,建设用地低效、闲置、浪费局面没有扭转,加大了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四,部分城镇、地区盲目竞争、无序发展,降低了土地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率。
节地与节电、节水不同,具有很强的政府行为特征。为此调研组首先建议,加强中央层面的管理力度,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改革规划职能分散管理体制,加强审批环节管理,严格执行节地标准。三是,建立健全利益约束机制,用经济手段制约粗放利用土地的行为。四是,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尽快出台《土地管理条例》。五是,以节地为核心,严格土地管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六是,加强创新节地机制科学技术研究,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试点。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受邀与会,围绕致公党此次调研报告就该问题进行了研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