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昨日发布《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2006)》蓝皮书,排名新农村建设起点,上海、北京、天津位列前三名。蓝皮书还指出,要警惕官员利用新农村建设资金“寻租”。东强西弱
总体上看,中国新农村建设水平依然是东强西弱,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由高到低呈梯次分布。
蓝皮书将全国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生产发展状况、生活保障状况和文明与环境状况三大类,一共22个指标。根据综合得分,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分为了五个层次,
其中上海、北京、天津处在了第一个层次。从指标水平看,上海生产发展指数、生活状况、文明与环境指数、综合起点评价指数均名列前茅。但上海新农村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生产状况,2004年、2005年农业生产总值连续呈负增长,与其高速增长的经济不相适应。
而西藏和贵州处在第五层次,新农村建设起点状况最低。
蓝皮书执笔人之一,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副教授林文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从总体看,新农村建设水平与其城市发展水平相关联。上海、北京、天津的农村受大城市影响巨大,基本上是大城市郊区型农村,其建设起点水平远强于其他地区。
而广东尽管人均生产总值很高,但由于和上海相比,农村面积大,导致其新农村建设起点不高。警惕投资变“寻租”
而随着大量资金在不同阶段以不同方式投入新农村建设,要警惕一部分人借新农村建设之机将国家的投入变为“寻租”机会。
蓝皮书指出,就村干部而言,部分人手中握有不容忽视的权力,在一些地方,各级政府中的某些官员将大量资金截留用以“寻租”。随着近年农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众多,村干部的腐败问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难题。
究其原因,蓝皮书认为,除村干部自身素质不高以外,管理制度的缺陷和司法关注的薄弱也是重要原因。如中国目前还没有对村委会日常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的部门,也没有开展对村委会财务管理进行定期审核监督的工作。而司法机关也往往对农村出现的村干部涉嫌贪污、挪用公款等行为不够重视。
因此,蓝皮书建议,可通过加大村务公开力度,建立健全各项村务管理制度等措施来防治贪污、挪用公款等行为。同时考虑在乡和村两级建立某种民主制衡机制,加强群众对干部的监督。(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