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人保财险成为“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的“第一战略合作伙伴”。同时,由中国人保财险冠名的汽车安全碰撞试验室也正式揭牌。据知情人士透露,人保财险今年将支付1500万元,作为C-NCAP的碰撞试验资金。
业内传言,此举意味着今后人保投保汽车保险费用的高低,可能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的汽车安全数据来挂钩,星级越高的车型保费有可能就越低。究竟消费者如何看待这一“战略联盟”,碰撞结果能在多大程度上左右人们的购车行为?本报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街头调查。
首先要确保公正性
调查对象:刘先生调查时间:9月13日中午调查地点:朝阳公园
刘先生对车辆的安全性相当重视,所以他一直比较喜欢德国车。因为德国车的钢板厚,日本车钢板薄,车身轻,所以省油。但是刘先生认为,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所以真正的碰撞实验很有必要,同时要保证碰撞实验的客观公正,否则一个碰撞报告也就能毁掉一个品牌。他说他在网上看到,碰撞的车辆并不是随机抽取,而是企业选送,同时碰撞选择的车辆配置也不尽相同,最高配置和最低配置在安全性上差距也很大,这就使碰撞结果的公正性打了折扣。
碰撞报告不能单一
调查对象:罗先生调查时间:9月13日下午调查地点:王府井
罗先生对公开发布的碰撞报告也相当重视。他表示在买车前会想办法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但是罗先生对一家机构进行实验,并由此影响保费金额表示质疑。他认为应该引入多方检测,由多家机构对同一车型进行实验,根据综合结果做出评价,而不能只听信一家之言。罗先生说,最好是引进国外的机构,因为和国内厂商没有太多瓜葛,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地进行实验,结果才更有说服力。
便宜车安全性必然差
调查对象:李先生调查时间:9月14日上午调查地点:磁器口
李先生对于碰撞结果与保费挂钩存在不同看法。他认为,经济型车由于成本低,在安全性能上必然比不过中高档车,拿他们去进行同样标准的碰撞实验,结果肯定“残不忍睹”。但是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他们只能买的起经济型车,买车上省下点钱却要来支付更为高昂的保费,让人难以接受。这样下去很容易造成攀比,小排量车,经济型车,自主品牌车势必受到冲击。
但是李先生也不得不承认碰撞结果发布的影响:碰撞照片会网上发布,如果看到自己相中的车或者正在开的车碰成一堆废铁,心里多少还是有担心的。
挂钩保费是“劫贫济富”
调查对象:胡小姐调查时间:9月14日下午调查地点:农光里
胡小姐认为汽车安全第一,所以对车辆进行碰撞检测是必须的,但是与保费挂钩就有点说不过去。她认为,碰撞实验应该在某一款车正式上市前就进行,如果不合格就不能量产,更不能出售,在保费费率上就不应该有所倾斜。不能因为碰撞的结果好一点就可以少交保费,往往高档车在遭遇碰撞的时候成绩就是好一点,这样做就有点“劫贫济富”了。
碰撞标准要有国标
调查对象:陈先生调查时间:9月14日下午调查地点:红庙
陈先生对保费与碰撞星级挂钩持赞同意见,认为这样可以提高汽车生产厂商的责任心,鼓励大家造安全车。但是他也同样对碰撞结果的权威性表示怀疑。他举例说,中国的标准和国际标准就存在差距,同一车型很有可能在国际标准下星级高,而在C-NTAP的标准下碰撞星级就比较低,那究竟应该参照哪个数据来制定保费费率?他认为尽快地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统一的国家标准,同时引进综合评定机制,必须有三家以上机构提供碰撞报告,再在此基础上由国家权威部门,比如质检部门或者安监部门发布最终结果。这样才能保证结果的公正和客观。
竞报观察
C-NCAP别成了汽车界的“牙防组”
中国汽研中心的新车评价规程在汽车行业里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急剧攀升。这样说是有数字佐证的。数据显示,中国人保财险2006年承保的机动车2600万台,保费收入近500亿元,占我国车险保费总收入近一半的份额。中国汽研中心与其合作,等于占领了汽车保险业的半壁江山。如果中国汽研中心发布的安全等级低,车主将有可能背负更多的保险费用。今后某款汽车在中国能不能卖的好,汽研中心的一纸报告非同小可,说它掌握了汽车在国内市场的生杀大权一点都不为过。更有媒体说中国汽研中心想当中国汽车界的“判官”。
很自然的,记者联想到了前不久另一个领域的“判官”——牙防组。牙防组自1992年成立“口腔保健用品专家评审委员会”以来,就开始对口腔保健用品的“口腔健康促进功效”进行检测和认证,先后为九种口腔保健用品做过“认证”,并收取企业费用。企业借此大做宣传,而牙防组也乘机大笔敛财。直到今年4月,卫生部将其撤销。一个糊弄了全国人十多年的骗局终于被揭穿。一个“认证”,一个“评价”,两者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别,都是对某一类产品的质量进行证明。
相对于牙膏而言,汽车承载着的是更沉重的生命,对于汽车安全性能的评定,万万不可有半点虚假在里面。此前汽研中心更多的扮演着一个第三方的角色,其碰撞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值得我们相信。
但是如果碰撞等级一旦与保费挂钩,汽研中心的角色立马发生变化,近似于一个行业垄断的机构。这个时候,难说没有汽车厂家会玩猫腻,面对诱惑,一直备受资金困绕的汽研中心能不能经受住考验?为此,笔者觉得有必要给汽研中心提个醒,提前打打预防针,催促他们从各个环节去杜绝“猫腻”。而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引入多方机构,避免垄断局面的形成,让汽车安全性能检测一开始就进入到科学权威的轨道中来,而不是像“牙防组”事件那样亡羊补牢。原因还是之前我所说的:汽车承载的是沉重的生命。(黄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