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钦 (1900-1978)
湖南宁乡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苏联莫斯科学习军事。1926年回国后,在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湖北省委军委秘书,中央军委秘书、组织科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央苏区中央局秘书长,瑞金工农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长,红三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红军第六师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供给部政委。参加了长征。到达陕北后,历任陕甘省委组织部长、中共陕甘省工委书记,陕西省委西北军工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陕西省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省委书记,西北局调查研究第四局副局长、副秘书长、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冀热辽分局秘书长,旅大地委书记、区党委书记。
建国后,历任中共旅大市委书记、市长,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省长,东北协作区主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二书记,黑龙江军区政委,黑龙江省政协主席,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八届中央委员。
1958年被朝鲜最高人民会议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1978年5月15日逝世。
罗荣桓 (1902-1963.12.16)
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特务连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红四军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动员部部长,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红军大学一科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谷照秸逼,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二书记,华中军区、中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1963年12月16日逝世,终年61岁。
夫人:林月琴。
罗瑞卿 (1906-1978.8)
四川南充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闽西游击大队大队长,红四军第五十九团参谋长、纵队政委、师政委、军政委,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中央红军先遣队参谋长,陕甘支队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保卫局局长,红军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参加了长征?谷照秸逼,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1940年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晋察冀野战军政委,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团政委。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公安部部长,公安军司令员兼政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十一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78年8月3日在波恩病逝,终年72岁。
妻子:郝治平。
罗豪才
(1934.3-)
福建安溪人,生于新加坡。1992年加入中国致公党。中共党员。1951年4月至1952年7月在新加坡被英殖民地当局监禁,并被驱逐回国。1952年至1956年在广东省广州知用中学、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学习。1956年至1960年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1960年至1984年任北京大学法律系助教、讲师、系副主任。1984年至1985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1985年至1986年任北京大学法律系副主任、副教授。1986年至1993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北京市侨联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中国法学会副会长。1989年12月至1994年6月任第四届全国侨联副主席。1992年12月当选为致公党第十届中央副主席。1993年至1995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1994年6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侨联副主席。1995年6月,在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四次会议上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1997年11月当选为致公党第十一届中央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9年7月当选为第六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华侨委员会副主任。`枑
帕巴拉·格列朗杰 (1940.2-)
西康理化(今四川理塘)人。藏族。大学文化。1942年被认定为昌都寺第十一世帕巴拉·呼图克图。1950年昌都解放后,任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第一副主任。
1952年-1956年在色拉寺学经,获格西学位。1956年-1959年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常委、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1959年后历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昌都行署专员,西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西藏自治区第三至五届政协副主席,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西藏自治区第四、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三至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西藏分会名誉会长、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1993年1月当选为西藏自治区第六届政协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3年10月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8年5月当选为西藏自治区第七届政协主席。是第二、三、四、五、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西藏)。
季方
(1890.4-1987.12.17)
江苏海门人。曾在江苏陆军小学、陆军第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13年任李烈钧部警卫营营长,参加讨袁。1921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国民党。1924年到黄埔军校任特别官佐。北伐战争时任北伐军总政治部上校组织科长,二十二师党代表,总政治部中将指挥。1930年在上海参与建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当选为中央干部会干事?谷照秸逼,任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指导员。1940年进入苏北解放区,历任新四军苏中第四军分区司令员,苏中行署主任,苏皖边区政府副主席。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解放军官教导总团团长。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历任交通部副部长,江苏省副省长,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兼秘书长、主席,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二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87年12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8岁。
周光召 (1929.5-)
湖南长沙人。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考入清华大学先修班,一年后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51年毕业后转入北京大学研究院。1954年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1954年8月参加工作,任北京大学物理系讲师。1957年-1960年任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中级研究员。1961年-1964年任核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副主任,核武器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局总工程师,第二机械工业部九院研究所所长。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中科院院士)。1982年后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87年起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88年任“陈嘉庚基金会”理事长。1991年5月当选为第四届中国科协副主席。1992年4月当选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1993年8月任中国科技大学顾问委员会主任并当选为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副主席。1995年至1999年1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6年5月当选为第五届中国科协主席。1996年6月在第八次院士大会上当选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历任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中方委员,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太平洋科学协会主席兼理事会主席,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会长,国际粒子和场学会委员,国际物理学联合会副主席,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协会名誉主席。1998年3月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十二至十五届中央委员。
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是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幅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贡献。
与合作者一起,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4年3月被意大利政府授予“意大利共和国爵士勋章”,同月被授予蒙古科学院外藉院士称号和荣誉证书。
1994年8月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中国杰出科学家”奖。1994年10月被授予罗马尼亚科学院外藉院士荣誉称号。1994年11月被聘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先与合作者一起,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4年3月被意大利政府授予“意大利共和国爵士勋章”,同月被授予蒙古科学院外藉院士称号和荣誉证书。
1994年8月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中国杰出科学家”奖。1994年10月被授予罗马尼亚科学院外藉院士荣誉称号。1994年11月被聘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先后被美国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保加利亚科学院、欧洲科学院、蒙古科学院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1995年1月11日被香港大学授予科学名誉博士学位。1995年10月29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湖南周光召科学技术基金会在长沙成立。1996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周光召星”。1998年12月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撰有:《极化粒子反应的相对理论》、《膺轴矢流部分守恒》、《静质量为零的极化核子的反应》等论文八十余篇。
妻子:郑爱琴。
周谷城 (1898.9-1996.11.10)
湖南益阳人。1921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英语部,同年回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任英文教员。1926年任湖南农民协会顾问兼省农民运动讲习所讲师。1927年到武汉全国农民协会任宣传干事,同年到上海,为上海商务印书馆《教育杂志》、《民锋杂志》、《东方杂志》等撰稿,并在中国公学兼课。1930年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兼社会学系主任。1933年后,任暨南大学教授兼历史社会学系主任。1942年后,任复旦大学教授,曾兼任历史学系主任和教务长。1949年参加全国政协一次会议。1979年后历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执行主席,农工民主党第八、九届中央副主席兼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第三、四届政协副主席,上海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工民主党第九届中央主席、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理事会副理事长,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1987年任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1988年任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届中央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长。1989年任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名誉顾问。1991年5月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1992年12月被推举为农工民主党第十一届中央名誉主席。是全国人大第一、二、三、五届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著有《中国社会史论》、《中国通史》、《中国政治史》、《世界通史》、《中国史学之进化》等。
1996年11月10日在上海逝世, 享年99岁。
周叔(弓+山[在上]又[在下]) (1891.7-1984)
安徽东至人,生于江苏扬州。1919年随叔父在青岛创办华新纱厂,任专务董事。后历任唐山华新纱厂经理,天津华新纱厂经理,启新洋灰公司协理、总经理,滦州矿务局、耀华玻璃公司、江南水泥厂董事。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强买唐山、天津两地华新纱厂后,因拒绝和日方合作而离职。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历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天津市工商联主委,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天津市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副市长,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一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一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52年-1982年,将其收藏的大量珍贵文物图书全部捐献给国家。
1984年2月14日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