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治通胀与促增长的平衡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谈年中经济走势
内外冲击多 基本面仍好
记者:对2008年中国经济走势,人们在年初产生过种种猜测和疑虑。时值年中,您认为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有什么特点?
刘世锦:半年过去了,经济增长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比我们原先估计的还要多,影响还要大。先是南方雪灾,又有汶川大地震,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仍在持续,全球油价、粮价暴涨,国内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大幅上升,越南近期也出现经济和金融的严重波动。面对这些不利影响,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基本面仍是好的。经济发展有了一些积极变化,比如:净出口增速减缓,相应减轻了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压力;居民消费保持了较高增长,在内需中的作用有所回升;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和技术进步的速度加快,增长质量有一定改进,等等。
通胀压力大 涨势犹可控
记者:尽管半年来国民经济整体向好,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风险值得高度关注,其中最突出也最牵动人心的是通胀压力较大。
刘世锦:物价上涨从来都不会是单一原因,但在某个特定时期,仍可找到导致物价上涨的主因。我认为,在这一轮物价上涨过程中,最需关注的是要素成本上升。近年来,劳动力、土地、水资源、能源、原材料和环境等要素成本上升幅度相当大,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持续提高,过去许多年生产要素低价供给的格局基本结束。比如,一些地区出现“民工荒”,并不是因为中国现在真的缺劳动力,而是用过去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水平很难招到人了。二是部分要素价格扭曲的状况难以为继。特别是在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飙升的背景下,人为压低其价格的局面越来越举步维艰,典型的例子是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电煤价格大幅上升而电价基本不动,生产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更不要说盈利了。三是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原油、矿产品、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不能不影响到我国相关产品的价格。今年这种输入型通胀压力,实际是全球要素成本上升在中国的反映。
记者: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一定挑战,5月份消费价格指数虽回落至7.7%,但仍明显高于全年调控目标,这一势头是否可控?
刘世锦:本轮物价上涨集中反映了现阶段我们在发展阶段、体制转轨和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考验。物价上涨过快,尤其是严重通胀,危害很大,必须坚决予以防止和化解。同时也要看到,这一轮物价上涨有其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性,把握得当,也会产生某些积极作用。比如,劳动力成本上升,提高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对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是有好处的。矫正扭曲的要素价格体系,推进市场化改革,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治本之策。适应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将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物价上涨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将促使我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最重要的是,在以往长时期所依赖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步减弱后,应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创新,形成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可持续发展、以技术进步为基石的新竞争优势。只要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输入型通胀压力撼动不了中国经济大树。
调控防大落 找好平衡点
记者:您觉得下半年宏观调控的大方向和着力点是什么?如何把握治通胀与促增长之间的关系?
刘世锦:应对这一轮物价上涨,要有中长期的战略考虑,也要采取有效的短期措施,标本兼治,远近兼顾。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正确处理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系,找好二者间的平衡点。
首先,处理好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与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之间的关系。目前通胀压力还相当大,从紧的货币政策和其他调控政策是必要的。但要认识到,货币政策对成本推动型通胀的作用较有限。由于近期不利因素增多,下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应因时因势而调整,既要防大起,也要防大落,尤其要防止出现增长速度明显回落、物价水平依然较高的局面。
其次,处理好可承受物价水平与理顺要素价格体系、推进相关市场化改革之间的关系。形成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是治本之策,但短期内可能加大通胀压力,所以,相关改革的时机、方式和策略选择至关重要。最近国家调整了成品油价和电价,缓解了生产企业的经营困难,并为今后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创造了条件。
另外,处理好外需下降与扩大内需之间的关系。通过收入结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内需扩大的根基之上。(龚雯)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