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以往体制和机制上运行在林业方面的这种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希望通过由这次改革来解决的?
张建龙: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明晰产权,刚才讲的,通过保持集体林所有权不变。依法将林地的承包经营权跟林木的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这个方式落实到农户,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主持人:
您看我举个例子是不是这样的,好像我们在城里买房,我们买的不是这块地,我们是买的这个商品房,这个商品房使用期限是70年,70年以后再说70年以后的,但是这段时间内房子是归我所有,我想怎么弄这是我的事儿。
张建龙:
对。这是完全一样的,我们这次承包期也是70年,明细产权以后也给他发林权证,这个林权证跟我们的房产证的功能基本相同,它也可以去抵押贷款。
主持人:
这就等于是极大地促进了林农的积极性,因为这个东西是我的,归我来经营,来承包了。
张建龙:
对,是这个意思。所有的比方说放活的经营权落实住,确保他的收益权,这是整个改革的核心内容。
主持人:
刚才我们说到的是集体所有的这种林权改革,如果说是国有的林场,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张建龙:
我们林业整体的改革都是滞后的,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我们现在全面推行的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
第二个就是国有林场的改革。
第三个是国有林区的改革。
我们第一步是集体林权的改革,第二步国有林场的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现在我们全国有4500多个林场,经营的林地面积是6亿多亩,这些林场的职工也是非常的艰苦,收入也非常低,有的甚至于还不如当地的农民。所以下一步我们现在也开始试点了,也开始摸索经验搞改革了,中央以后还陆续要出台改革的指导意见。
主持人:
这样一个文件的出台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解决以前的一些症结的问题?
张建龙:
就是国有林场的问题啊?
主持人:
是。
张建龙:
总的思路是把国有林场根据分类经营的原则,把国有林场分成经营性的林场跟生态性的林场,4500多个国有林场中90%以上是生态性的,因为过去建国有林场的时候都是在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建的生态林场,这些林场主要承担的是生态功能,这些就要通过一整套的置换身份等等,入社保,还有分流,留下一部分国家要进入各级地方的财政,这些进入财政,他的工资有保证,完了其他的护林通过买劳务的一个形式就要来把我们的国有林场搞活。
主持人:
张先生,当我们稍微可以进行一个总结的话,就是关于这样的一次集体林权的改革,说它简单也简单,也就是说核心改的就是一个产权明细的问题,以前这算集体的,是集体的,那我就可以不负责任,但现在归到我头上了,既然是我来承包,那么我就要对它全权负责。
张建龙:
对,是这个意思,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所有的问题才能是基础,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才有基础来解决其他的问题,这是最核心的内容。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的问题就是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为什么在30年之后才解决了让耕者有其田,才解决林农的一个产权的问题,我们的节目稍后继续。
主持人:
应该说从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林权的改革一直在进行着这方面的尝试,我们不妨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历史。
(播放短片)
解说:
眼下一场被媒体广泛誉为第三次土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由点到面向全国展开,这场围绕着林权制度的改革意味着全国25亿亩集体山林将回到农民手中,这也是继解放之初的土地改革,80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在农村进行的又一项重大改革。
《新闻联播》片段
主持人(罗京):
新华社今天授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解说:
在这份意见中明确规定了林地的承包期为70年,这是目前中国土地承包政策的最长年限,而且承包期满后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
70年不动摇,这个表示党的农林政策长久不变的强烈信号,给了4亿农民一个定心丸。
事实上早在1984年在一些林业的改革试点,政府也曾把集体林地分给过农民承包经营,希望能像分田到户一样,调动起农民护林、造林的积极性,但是把林地分给农民以后,在很多地方却出现了乱砍滥伐的现象。一直从事农村问题研究的陈锡文曾专门调查过这个问题。
陈锡文(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从农民的心理角度去讲,他可能对这个制度是不是有长期性还是心存疑虑。当时去调查过,很多农民为什么急着砍呢?他跟我说了一个很形象的话,他说实行这个办法不知道是不是政府打盹了,醒过来说要拿回去,那我不是人财两空嘛。
解说:
为了制止乱砍滥伐,维护生态安全,198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指示,要求当时还没有分山到户的地方不许再分,一些地方把已经分下去的林地又重新收回集体。实际上这次被迫紧急刹车的改革只是过去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波三折的一个缩影,我国的林权改革经历了土地改革时期的分林到户阶段,人民公社时期的山林集体经营阶段和上世纪80年代初的林业三定阶段,然而这几次改革只解决了山林的管护权问题,并没有真正触及到林地的产权问题,这也使得全国大部分集体山林长期在老制度下运转,产权问题久而久之积累成为整个林业发展的瓶颈。
贾治邦:
这次改革核心是要落实产权。过去这一亩地,山区农民是集体的林地,所以农民的积极性不高,现在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加上我们承包的期限又很长,农民就可以大胆的在自己的林地上去投入,投入技术,投入资金。
解说:
那么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否能真正实现解放生产力?把林地承包给农民有何风险?改革又该如何兼顾农民的利益与生态的发展?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