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由日本代表买方参加的铁矿石价格谈判,出现了买方压倒性胜利:当年上涨71.5%,令全球震惊。中国企业认为,造成这样无奈局面,是因为中国没有谈判主导权。因此争夺谈判主导权,成了中国企业的追求目标,并且以最大的买方的身份,如愿获2006谈判主导权。同时,国内铁矿石产能显著增强,使得中国钢企谈判中的“话语权”明显比前一年增强,但最终仍然面临尴尬境地,仍然无法阻止世界三大矿商19%高幅涨价。
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2005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达到2.75亿吨,进口量占铁矿石消费量的57%。进口量巨大,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定价权,导致国际铁矿石交易价格年年攀升,中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在产能过剩的危险下,中国政府和协会组织一再对国内钢铁生产进行宏观调控,中国的钢铁业增幅虽然逐渐回落,但是,中国各地投资建设对钢铁的需求与钢厂的生产上涨趋势依旧。
下游消费者买单
中国进口矿石为2.75亿吨,扣除按完全市场价采购的印度等国的铁矿石后,铁矿石进口涨价给中国钢铁企业增加成本负担达到400亿元左右。虽然去年全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仍高达768.65亿元,全行业实现利润突破1000亿元,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钢材通过涨价向下游转移,最终是由中国消费者买单。
另外,大量进口铁矿石,不但加剧了国际市场铁矿石供应紧张状况,推高了铁矿石价格,而且由于饥不择食,导致进口铁矿石的质量明显下降。今年以来,从国外进口的铁矿石不是品位低就是水分和杂质含量高,质量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上半年,常州口岸共计进口铁矿石26批,不合格铁矿石高达22批,不合格率达到78.6%。
对钢铁大量需求,而国内铁矿石高成本低品质,使中国铁矿石需求必然大量依靠进口,所以钢铁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进口渠道不畅
囤积居奇,这是一些贸易商获利的主要手段。铁矿石贸易商们并不急于出售,致使铁矿石价格被一度推高,使一些中小贸易商和购买零售矿的企业损失巨大,从而增加了钢协在铁矿石谈判中的难度。
2005年5月-8月间,进口的印度矿价,发生了巨大的起伏,短期内价格涨幅达到30%,随后迅速下降,2006年同样发生了短期内的价格起伏,原因就是“零售矿”价格被几大贸易商控制。
在二季度钢铁工业运行情况通报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指出,个别有长期协议的钢铁企业与贸易商在低价进口铁矿石后,转手高价倒卖给了那些没有长期协议资格的小企业,造成了“一种产品、两种价格”的局面,给了供方“中国市场价格高”的口实,成为直接影响谈判的致命伤。
未来市场仍存变数
国际铁矿石巨头和一些咨询机构认为明年将继续涨价,预测2007年铁矿石供应无法满足需求,原因是中国钢铁需求量仍在大幅上升,有分析师因此预测2007年和2008年铁矿石价格将每年上涨5%。
有专家认为,未来五年国际海运铁矿石市场供求格局进一步向有利于铁矿石生产商的方向转变,三大铁矿石巨头占市场份额的74%,中国占需求量的56%,中国对三大铁矿石巨头的依赖度进一步提高;铁矿石供应依然处于紧张状况,中国钢铁业仍将处于被动地位,铁矿石价格继续居高不下,并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
在这一轮铁矿石谈判中,国内铁矿石产量剧增成了今年中国企业在谈判中一个较大的着力点。因此国内的说法似乎要乐观一些。
据悉,目前宝钢集团已经与巴西铁矿石巨头淡水河谷公司达成共识,将明年价格涨幅控制在5%-10%之间。但这个消息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而且淡水河只是三大巨头之一,要想知道今后究竟上涨多少,还需一段时日。
(文章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李富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