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日消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在一亿三千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大约两千万的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图为江苏徐州三位民工在街头找水电、木工等零活。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打工地经济不景气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返回故土。由于预期中国经济不会很快复苏,“返乡潮”很可能会演变为“滞乡潮”。习惯于外出打工挣钱的民工,无论是停留在乡村,还是再次外出后游荡于打工地区,因经济低迷导致的就业萎缩都会导致大量民工闲置劳动力的出现。这造成了社会对这些找不到工作民工生活状态的担忧,担心其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实际上,民工回乡在给社会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同时,也给中国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现状提供了良机。
首先,民工回流将进一步夯实农业增长的基础。前几年农业增长的缓慢,从其根源上看,在于农业生产率提高的缓慢,农业生产率提高缓慢的直接原因是农业投入的不足。农业投入的不足,不仅体现在物资资源投入方面(如农田基建、农机购置等),更多地主要还体现在人力资源投入方面(如农技推广、农民技能提高等)。当大量经过实践培训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并滞留家乡时,必定会有相当部分人员利用外出务工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应用与家乡的经济建设和农业生产等活动。因此,大量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技能的具备一定素质的民工不再外出打工,必将给中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重要活力。
其次,回乡民工大部分将不再回到土地上,将有助于改善当地经济发展基础。外出打工期间曾经获得的就业比较收益优势,已让大部分农民工不太可能重新为农业的低收益生产活动所吸纳。一般说来,一个地区的经济开发要顺利实施,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活跃的开发主体、一定的资本积累、必要的技术进步、合适的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足够的市场容量。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相比,从制约经济发展的条件看,总体上,除了资本积累基础和商业氛围较好外,技术、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市场等方面都不占优势。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原因,主要在于开发主体欠缺和资本积累不足。外出务工人员回流,意味着中西部地区及农村地区居民中,最具活力、最有愿望改善生活、发展经济的主体重新回到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以前农民那种“有劲无处使、不知怎么干、摸不着致富门道”的局面将大大改变;钤究⒅魈宓娜禾迨拷蟠笤黾。农民工带回来的部分消费资金可能被改变用途,转而用于经营性支出。
另外,从市场开发角度,外需放缓必将带来刺激内需的政策措施,从而导致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市场的扩大。从最近实施的“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村市场的拓展效果看,农村市场大有潜力可挖。在各种有利政策的作用下,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市场容量潜力将得到很大释放。宏观环境情势改变,反而带来了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基础改善,这将有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胡月晓 作者系上海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骞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缃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