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人民币奔向“6时代”。 中新社发 吕建设 作
|
中新网4月20日电 香港《大公报》发表题为《人民币加速升值难抑通胀》的评论文章说,一味加大人民币升值力度、一味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对于遏制中国的通货膨胀毫无裨益。目前看来,随着人民币进入快车道,因美元持续贬值所引发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正日渐浓重。这势必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泛滥的热钱在不断推高中国外汇储备的同时也使得中国货币部门不得不进一步加大人民币的投放力度以对冲美元。因此,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反而将使得国内的通胀状况愈演愈烈。
文章摘录如下:
世界经济阵营发生着更为复杂的变化。一方面,作为传统经济力量代言人的美国,如今正陷入实体经济衰退、资本市场流动性匮乏、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低迷的多重困境;另一方面,作为新兴经济体翘楚的中国,却不得不与国内挥之不去的通货膨胀以及潜在的经济下滑战斗不息。
经济格局的全球化亦使得中国对于通货膨胀的治理遭遇到来自外部尤其是美国的严峻挑战。鉴于美联储“降息瘾”自去年9月份以来的持续发作,中美利差“倒挂”之后进一步扩大的倾向凸现无疑。显然,中国对于利率的调控已力不从心,寄望中国央行以加息来治理通胀更是不太现实。
加息空间受制、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幅度有限、央票发行成本日渐抬头、价格管制不可长期化……调控政策相继捉襟见肘的同时,有关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以遏制通胀的言论也开始不绝于耳。那么,人民币加速升值究竟能否成为抵御通胀的“救命稻草”?其中颇有值得商榷之处。
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遏制通货膨胀的论调源于所谓的“汇率升值遏制通胀论”。这一理论可大致表述为:本币升值抬高了出口价格,降低了进口价格,削减了贸易顺差,进而减少了顺差转化为外汇储备过程中所引发的货币投放过多即“流动性输入”问题,最终达到;、遏制通货膨胀的目的;本币升值可降低进口商品价格尤其是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将变相迫使国内同类商品以及原材料降低售价,减缓来自上游的通胀势头。
对于前者而言,无论是参照历史数据亦或考虑到国际分工的现实状况,该论断都是站不住脚的。
换言之,考虑到中国在短期内还难以摆脱“世界工厂”的角色定位,因外部需求旺盛所导致的中国贸易顺差过多的问题自然不会因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而轻易逆转。而作为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源头,贸易顺差转变为外汇储备时所导致的流动性泛滥问题也就不会因人民币加速升值显著改善。
至于后者,即人民币升值是否能有效抑制当前中国的“输入型通胀”难题,有两点存在争议。
首先,该论断仅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分析当前人民币升值的上行压力,不难发现,“美元过度贬值”乃是主要因素。
自去年夏季美国爆发次贷;岳,美联储在抵御经济衰退以及防范通货膨胀之间断然押注前一调控目标。有分析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现任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正是高盛集团的前任CEO,此君不愿摆脱同时也无法摆脱华尔街投行的深刻烙印,当然不太可能袖手旁观华尔街巨头们因资本市场惜贷而困坐愁城。再加上拥有“撒钱直升飞机”诨号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本人也是降息论的忠实拥趸。因此,美联储“降息瘾”至今未有平息迹象。
如果不在源头上解决“美元过度贬值”的问题,不改进人民币实际盯住美元的一篮子汇率政策,人民币加速升值无论是成因还是结果来看都将始终被美元贬值所“挟持”。
其次,人民币升值固然可以降低进口商品价格,尤其是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但是,有一点不容忽视: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通常都以美元计?悸堑矫涝嶂挡椒ピ冻嗣癖疑档南质,降低大宗商品价格以抑制“输入型通胀”对于中国国内的经济形势而言无疑是隔靴搔痒。况且,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尚无定价权以及话语权,国际大宗商品供不应求所引发的价格攀升也并不是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所能轻易逆转的。
事实上,一味加大人民币升值力度、一味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对于遏制中国的通货膨胀毫无裨益。目前看来,随着人民币进入快车道,因美元持续贬值所引发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正日渐浓重。这势必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泛滥的热钱在不断推高中国外汇储备的同时也使得中国货币部门不得不进一步加大人民币的投放力度以对冲美元。因此,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反而将使得国内的通胀状况愈演愈烈。
总之,人民币升值不可作为抵御通胀的“救命稻草”,尽管人民币升值从长期而言不可逆转。在当前国内通胀形势严峻、国际经济前景变幻莫测的微妙时刻,管理层尤其需要理清通胀源头之所在,切切不可“病急乱投医”。(蔡亮)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