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4月18日电(记者龚读法 实习生朱芳)史载,中国唐宋时期传存40余部宫廷大曲(类似于国家交响乐),因战乱颠沛,已湮灭在久远的年代里。日前,古谱无存的被音乐界公认为天籁之音的唐宋大曲,经杭州富阳民族音乐专家的整理、编写,重新进入了大学的讲坛。上海音乐学院的民乐系名家系列学术讲座中,以《一部罕见的古代大曲》为题对这部大曲进行了讲演。
在富阳场口一带,流传着一种以丝竹乐器为主奏的“古亭锣鼓”,俗称“细乐锣鼓”。这种风格优雅的民间音乐,很有可能是从南宋宫廷流落到民间的,其乐曲本身甚至可以上溯到唐代大曲。
唐宋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也是发展到了极高水平,尤其是宫廷音乐,比西方的交响乐早了几百年。 而“古亭音乐”来自南宋宫廷,是“南宋大曲”,属宫廷音乐,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古亭”之意源自当时演奏在宫廷雕梁画亭之下。南宋景炎三年,元兵由北入侵,宋朝崩溃,宫廷乐师纷纷流亡当时的重镇———富阳西南部的场口镇,有的隐居在真佳溪村,由此“古亭音乐”流落民间。
据悉,古亭音乐是一部结构庞大的音乐著作,由“大花鼓”、“三百子”、“乾坤镜”、“分狄”、“背疯婆”、“水漫”、“和番”7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均需演奏10分钟左右,完整演奏一遍约需2个小时。演奏古亭音乐的乐队至少有36人,所有乐器均一样两件,成双成对,十分规整。其演奏也相当独特,悠扬柔和的乐曲中,始终伴随着敲打乐。
记者了解到,唐宋大曲的特点有时间长,顺序性以及同一主题贯穿全曲的特点。而在富阳发现的“古亭音乐”正是具备大曲音乐的三大特点。虽然仍有专家对“古亭音乐”就是唐宋大曲存有疑议,但是已有越来越多的音乐界人士对此表示了肯定。在2002年杭州西博会上,大型歌舞《古亭乐舞》一举获得金奖;2002年法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还曾对古亭音乐发出过演出邀请。此次上海音乐学院的演讲,能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频临失传的南宋宫廷古乐,使其能传承下去。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