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文化抢救性发掘刻不容缓,这是一场�;�1700多年羌族历史不致消亡的必须打赢的战役!”从昨日上午9时起,一场没有硝烟的抢救战在北川老县城打响——在省、市、县三级档案专家的现场指导下,成都军区驻滇某集团军某师300多名官兵挥汗如雨,开始大规模清理北川县档案馆废墟,紧急挖掘抢救掩埋在下面的8万余卷国家重点文物档案。据悉,这次清理抢救过程预计持续3—5天。截至昨晚9时记者发稿时,现场抢救性发掘工作传来好消息:已清理出2万多卷被埋档案,加上前期零星发掘抢救的1.6万卷,已有4万多卷珍贵档案“重见天日”。
痛惜
8万多卷史料遭埋废墟
北川县档案局行政办公区位于北川县委大楼5层,6层(顶层)为占地1100多平方米的档案馆所在地�!罢獯蔚卣鹄吹靡斐M蝗�,破坏力犹如一只无形的手,把县委大楼6层用力掀开,整整一层楼被‘抛’出到10多米外……”北川县档案局一位工作人员指着大楼后数百米之遥的高山,痛心疾首地说。地震发生时,这座王家岩山与其相对的景家山同时崩塌,两边倾泻而下的山体滑坡及泥石流,顷刻间摧毁了老县城的无数建筑,虽然县委大楼没受到直接冲击,但在天摇地动中损毁严重�!拔颐蔷�14名工作人员中有两人遇难,更痛惜的是,馆藏的大量记载羌族发展史的文史档案、光碟、画册等无法及时抢出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压在废墟下,已近两个月�!薄罢獯蔚卣鸲郧甲逦幕拇蚧魇侵旅倜鹦缘�,一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羌族古代聚集地就此消失了。这次地震导致北川6位专门研究羌族音乐、舞蹈创作的工作者遇难,全县8.5万多卷有关羌族的研究史料全部被埋,损失极其惨重�!北贝ㄏ氐蛋妇志殖に找宓露笸筇鞠�。据他介绍,羌族总共约30万人,这次地震在北川的遇难者就有3万多人,包括40多位羌族文化传承人和学者,“羌族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说唱等形式传播,而大量纸质档案则是近现代用毛笔、钢笔等在记述,根本无法复制;一旦羌族文化学者及大量史料不复存在,损失将永远无法弥补;震后受灾群众大规模迁徙,也会导致羌族文化载体的消失。因此,这次抢救性发掘就是在抢救羌族1700多年的‘历史’!”
在抢救现场,一个面容严峻的男子始终表情严肃地注视着废墟中的挖掘进度,他是北川县政府副县长雷建新。他1995年从成都理工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呆在北川工作,对羌族文化怀有深厚感情,“我虽然不是羌族人,但我妻子是羌族人。10多年的工作、生活让我完全融入了这里。地震摧垮了羌族人的房屋、家庭,但羌族历史与文化应该保存下来!”
寻宝:探寻“禹里”《石泉县志》孤本
据苏义德透露,被埋的8万多卷档案中,其中包括1本最珍贵的“孤本”档案——石泉县志,这册共500多页的历史留存,较完整地记录了羌族1700多年的发展史。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性修订地方志工作中,北川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册清乾隆年间的《石泉县志》。书中有一幅番寨图,明确标出了清朝该地区汉羌的地域分界。这也就意味着,北川县以前是一个羌族聚居地。此后,北川开始逐步成立民族乡,申请民族县。2003年成为我国惟一一个羌族自治县。
另外,一个让北川人骄傲处在于《石泉县志》有多处写到该地区是大禹出生地,并交待了当地在乾隆年间举行了隆重的祭禹活动�!短剖椤さ乩碇尽芳窃兀骸懊菔亟裼惺ι�。石泉今属龙安府,山下有大禹庙,相传禹于六月六日生此”。石纽山腰有相传为汉代扬雄所书的阳刻“石纽”二字,这座山被认为是大禹投胎地。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是“大禹故里”。
截至昨日下午5时30分,大规模抢救性挖掘第一天工作结束。令人遗憾的是,《石泉县志》仍未“现身”�!拔颐侨栽谂�,争取早点寻找到这部珍贵史料!”苏义德表示。
艰难:必须掀开废墟上的那层楼
“咚咚咚——”昨日上午9时许,“沉寂”了1个多月的北川老县城内,又出现了热闹场面:一面面红旗飘扬在县委大楼废墟上;一队队解放军战士迅速集结;一台大型挖掘机轰鸣着,巨大的挖臂舒展开来,撼动着一大块呈45度角倾斜的倒塌楼面……
张新是四川省档案局副局长,著名的档案专家,他这次专门会同当地档案部门对北川档案馆进行抢救性发掘�!罢獯吻谰刃酝诰蚰讯确浅4�,必须要掀开‘盖’在废墟上的这层楼面�!薄巴ㄐ帕�、尖刀连、接力连……上!”随着300多名官兵呈扇形“包围”废墟,战士们从废墟顶端一直排到地面,挖掘、传递、装箱、登记,每一卷“出土”的档案都经过了无数双带着体温的手,小心翼翼地传递着�!罢业搅�,这里有7箱比较完整的档案�!敝形�1时许,几名战士从两块拱立的水泥板下刨出了一箱箱浅蓝色档案柜;焦急等候在一旁的档案局工作人员赶紧迎上去,面带喜色。随着一卷卷记录羌族政治、文化、经济等的珍贵档案“重见天日”,抢救现场的人们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后期
受潮档案清理要花费四五年
然而,天公不作美。中午1时30分许,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遭了,这一下雨对档案损坏可就大了!”张新和苏义德等专家都皱起了眉头。地震后,许多被掩埋的纸质档案遇水受潮,发霉、撕裂等非常普遍。
“这些受潮或遭肢解的档案卷必须要经过除湿、蒸干、消毒、杀虫、冻干等诸多�;せ方�。以蒸干为例,失去水分后的档案会变得像一块‘硬砖’,只能小心地一层层剥开,每揭一页夹一层干燥纸来�;��!碧逄行┓⒏5恼判鲁粤Φ囟自诘厣�,仔细地清点装有档案的塑料编织袋,“今天的发掘应该说比较顺利,一上午就运走了两卡车,约有8000多卷,但不少档案已受潮或碎裂,后期还要仔细修补和保存�!闭判滤�,他们事先准备了1000个编织袋,但到中午时分基本告罄,只得紧急调来1000个支援,“我们乐观地估计,这次抢救性挖掘能救出五六万卷文物档案,基本保住了羌族‘血脉’!”
专家们现场对档案编号,作简单登记。在装运开车前,部队防化团官兵对这些抢救出来的档案进行了简单消毒�!罢庑┑蛋赶乱徊浇偷矫嘌羰械蛋腹荼4�,按照国家文物、档案抢救方案和程序进行修复整理;估计后期清理工作将持续4—5年,整个抢救性挖掘及后期�;し延迷ぜ瞥�800万元�!本菟找宓峦嘎叮焊荼贝ɑ指粗亟ḿ苹�,预计在3年内将重建一个约6800平方米的新北川档案馆,比原馆大6倍,且抗震、防潮等措施将更加先进。 (华西都市报 特派记者罗暄李寰摄影杨涛)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