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陕西省宝鸡市店子街中学违规组织三百多学生进行了一场升学考试。不惜违规一考,实为校长万般无奈下之招——300多考生都是有关系的,在校长手里,光领导的“条子”就收到了三袋子。给谁面子,不给谁面子?挠破头皮也难决断,于是乎,索性来个三科考试,按成绩高低选择——“人人有条子”基础之上,再让考试做主(8月27日《华商报》)。
绕了一大弯,费了几箩筐的劲,最后又绕回公开考试决高下这个起点,这俨然就是一场行为艺术嘛!尤其是绕来绕去,最后也没能摆脱“违规考试”的指责,让人未免又有些感伤——多么无聊的内耗游戏呀。
在这个“条子”编织的人情大战中,每一个人活得都很辛苦,这是一个令人生厌的游戏。但当我们手持长矛愤愤闯入时,面对的却是如鲁迅笔下的“无物之阵”——你不知道该把枪头扎向哪里。扎家长吗?扎校长吗?扎孩子吗?恐怕都不忍心。惟独“忍心”的是扎扎习惯于写条子,甚至写到不知为谁而写的大小领导们,管管脑子里特权泛滥的思想——条子有用不是因为你字写得漂亮,而是因为你掌握着某种资源,关键时能“拿”人家一把,这跟“绑架者”的无耻是颇为相像的。
当然,口头谴责就指望领导同志收手,实在不敢奢望。这些事往根上找,还在于长期扭曲的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希望有关部门除了调查“违规考试”,也调查一下“违规批条”,反思一下长期的扭曲病灶,最好能杀几只鸡儆几只猴。这事很难,却必须硬着头皮去做。舍此根本,即便再有校长祭出“考试排座”的挡箭牌,也难免有人不死心:我的条子足够“硬”,难道不可以越“挡箭牌”直接进入“下一轮”吗? (普沙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