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处在活跃的地震带上,是地震频发国家。近年来伊朗发生的最严重地震是2003年12月26日的巴姆地震,有3.1万人丧生,约占该城人口的四分之一。在应对地震灾害方面,伊朗有着不少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一般强震之后,避免大规模传染性疾病发生、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幸存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等,会上升为震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2003年巴姆大地震为例,震后挖掘出大量尸体,由于时间紧迫,许多尸体得不到清洗处理,工作人员只能不停地喷洒消毒药剂以防止病菌扩散。为了防止出现疫情,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建议人们戴上手套和口罩,同时震区的自来水系统被禁止使用,灾民只有通过供水车等才能获得干净的生活用水。政府还将巴姆地区划分为12个区,每个区都有专门的政府官员负责监控卫生状况和环境问题。
保证救援物资送到灾民手中是巴姆震区面临的另一挑战。震后不久,巴姆开始出现偷窃和抢劫事件,目标包括救援卡车、投送的救援物资和商铺等。在治安秩序开始出现混乱迹象的时候,当地警察在街道上鸣枪示警以制止大规模抢掠的发生,同时在多处设立临时警局,维护社会治安。
此外,安抚民众以保证救援工作顺利展开也是一个挑战。巴姆大地震发生后,附近城镇的居民从四面八方赶来,试图在废墟中寻找他们的亲人。拥挤混乱的人群造成了大规模的交通堵塞,使救援工作无法顺利展开。最后,市政府官员不得不呼吁人们留在家中等待政府公布救援结果。
作为一个地震频发国家,伊朗比较重视地震的科普和研究工作。按规定,伊朗全国的中小学每年都要举行为期一天或两天的应对地震的培训活动,深入了解有关地震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这样的培训活动由学校统一安排,一般安排在校园或公园里举行。此外,学校的所有教职员工也要接受相关的地震知识教育。
在预防地震方面,一些伊朗地震专家认为,建筑物的防震能力不仅与该建筑物的结构和地基等宏观因素有关,而且也和微观设计因素有关,例如窗户玻璃的防护、书架和柜子的摆设以及吊灯的设计等等,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把地震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此外,对于办公楼以及校舍等人群较为集中的地方,伊朗有关部门也制订了一些安全措施,例如:装饰性的摆设以及灯具等悬挂物体需定期检查、固定和维修;不要在文件柜等物体上放置重的或尖的物品;喇叭等内部通信系统须保证有效,以便在发生险情时尽快安排人员撤离;灭火器等消防设备须保证有效,以便在地震引发火灾时使用;应配备标明建筑物内所有房屋位置以及逃生线路的地图。(梁有昶 徐俨俨)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