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八一勋章”获得者聂海胜:飞得更高
面对面丨独家专访“八一勋章”获得者聂海胜:飞得更高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聂海胜荣获“八一勋章”。从2005年神舟六号,到2013年神舟十号,再到2021年的神舟十二号,每隔8年,聂海胜就能拿到一张“太空入场券”,执行飞天任务。如今已经58岁的他,是我国首位在轨100天的航天员。
记者:很多人都说当航天员是要有天赋的,你属于特别有天赋的那一种吗?
聂海胜:我倒不完全是这样认为,但你要说勤奋我应该算是。
记者:你已经年过半百,这个年纪再上天会不会觉得累?
聂海胜:肯定比年轻的时候累,人到了太空当中,并不因为你是一个老同志标准对你就降低了,所以你要达到这个标准还得坚持不懈地去锻炼,活到老,学到老,飞到老。
记者:你有打退堂鼓的时候吗?
聂海胜:我就没有放弃过,永远都是上,永远都是准备,准备好,准备上,需要你上就上。
一次非同寻常的事故
航校毕业后,聂海胜被分配到空军某作战部队任歼击机飞行员,1989年6月,聂海胜开始试飞新型歼击机,然而,在一次单飞任务时,意外发生了。飞机起飞11分钟后,发动机因机械故障突然停车,失去推力的飞机像断线的风筝急剧下坠。
记者:你在空中的时候,当时脑子里想的是什么?
聂海胜:我想的第一个就是要开车(启动发动机),要把它开起来。第二个就是我要把这个飞机飞回去,但是这两件事情最后都做不到了,最后被迫在很低的高度跳伞。
记者:在很低的高度是有多低?
聂海胜:可能有四百来米,还带着下降率,飞机还以很大的速度在下降。
处理险情的过程中,聂海胜始终没有放弃飞机,他一次次努力,试图挽救出了机械故障的飞机,直到高度400多米无法操作,在指挥员一次又一次的催促下,他才被迫跳伞。而这次生死考验,发生在聂海胜刚当上飞行员一个月的时候。
记者:对一名新手来说,要去进行这样的尝试其实是非常冒险的。
聂海胜:是冒险,但是咱这飞机还有一个保底,最后不行就跳伞,要有这个信心。
记者:还好最后人没事。
聂海胜:人没事,掉到一个小山包里,两个山沟中间的稻田里。
记者:你有没有后来觉得后怕,几乎是在拿你的命在冒险。
聂海胜:其实你从事这个事业以后不能说因为它很危险很冒险,我们就不去为这个事去奋斗了,而且国家需要我们有这样的人,要去冒这样的风险。
经历这次非同寻常的事故,仅29天的恢复后,聂海胜就重返蓝天。因为处理险情沉着冷静、临危不惧,他荣立三等功。在空军部队期间,聂海胜先后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时间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记者:怎么会想到去考飞行员?
聂海胜:当时去体检飞行学员,一听说我就真的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军,能有机会去当飞行员,飞向蓝天,能体检上我心里肯定会高兴,体检不上那我再干别的。
记者:当时还有什么计划呢,如果不当飞行员准备去干什么?
聂海胜:初中的时候我也想过当老师,其实我最早的时候如果不当飞行员的话,还可以再当兵,当陆军当海军。
记者:还是准备当兵,这是为什么?
聂海胜:军人可以保家卫国。
记者:是不是像很多男孩一样都会有这个当兵的梦想?
聂海胜:是的,很小的时候我堂兄就当兵了,他平常休假回家了以后穿着军装很威武,人民也都很尊崇,看那些电影那些军人都很勇敢。
记者:你是不是从小就喜欢看那些战争片?
聂海胜:《南征北战》《地雷战》《地道战》我都看。
记者:有你特别喜欢的战斗英雄吗?
聂海胜:王成《英雄儿女》。
成为航天员
1998年1月5日,北京航天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举行成立仪式,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这一年,他34岁,而他要面对的,是基础理论、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专业技术、救生与生存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高强度训练。
记者:你有没有碰到过这种就是感觉自己都快扛不下去的时候?
聂海胜:真正最苦最难的离心机做8个G的时候,前期方法不是太好,我能做下来,但是不是做得最好,我们手上有两个按钮,一个是应答按钮,另外左手是一个警铃,就是你一按就停了,你一按表示我受不了了。
记者:一直没有去按。
聂海胜:没按过,那是不能按的,那按了就完了,你挺不下去就不合格了,在地面这个过载你都经受不了,如果在发射或者返回的时候,更严苛的环境的话,那需要你更坚持的话,可能就比较难了。
记者:那你夫人看过你这些训练吗?
聂海胜:偶尔也看过,但是她一般不太敢去看,看得很少。
记者:不太敢去看。
聂海胜:有的训练确实比较残酷,有的训练看着很简单,实际当中也很难受,你像我们转椅你就看不出来,你就坐着它就转就行了,实际当中对我们的前庭刺激是很大的。
经过5年的艰苦训练,2003年,聂海胜入选神舟五号的首飞梯队。2003年10月15日,问天阁前,聂海胜和翟志刚作为备份,目送战友杨利伟首征太空。
记者:当时心里边有失落吗?
聂海胜:我们航天员都是千挑万选从飞行员里边挑过来的,每个人的能力都很强,我既然没有入选首飞的任务,肯定我还有做得不足的地方,不行我再来,我下一次再来,虽然这一次跟我擦肩而过,但是从大了来讲,这还是我们国家的事业,终于在我们这代人在我们这几个人当中,有人去实现了,还是很高兴的事情。
回到中国航天员中心后,聂海胜又马上投入到训练当中,在不久后的单项考核中,他考出了整个考核中难得一见的满分,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神舟六号乘组。
三巡太空
2005年10月12日,聂海胜与费俊龙踏雪出征,首战太空。
记者:神六升空之前有没有跟家里交代一些什么事?
聂海胜:就是家里照顾好,辛苦了,就等于出个差,几天就回来了。
记者:没有担心过什么?
聂海胜:没有,也没有说什么写什么留什么,都没有。
记者:特别自信,你当时就没有一点点顾虑?
聂海胜:对能够安全地上去,平安地返回我没有顾虑,因为我前边已经训练了八年,特别在2003年的时候我作为神五的备份,我一个人飞我都做好准备,神六是两个人飞,而且这是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为国出征,我高兴还来不及。
2013年6月11日,已经49岁的聂海胜迎来了第二次奔赴太空的机会。这一次,他担任指令长,带领两名新战友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
记者:那个时候的感觉是什么,跟之前的五天很不一样?
聂海胜:不一样,那感觉比那五天好多了,五天的空间很小,天宫一号里边活动空间大,睡觉各人有各人的铺,相对要私密一些,神六的时候我们早晚两个人还得24小时轮流值班,这不用了,所以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包括饮食也都有改善,所以人还是舒服多了,就是工作量大一些。
又一个8年过去,2021年6月17日,聂海胜二度担任飞行乘组的指令长,准备三探苍穹,执行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即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这一年,他已经57岁了。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聂海胜打开通往天和核心舱的舱门,中国的空间站迎来了第一批太空访客。
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中,航天员们要在太空驻留3个月的时间并进行两次出舱活动。首次出舱活动,聂海胜在核心舱内进行指挥操作,观察并配合着舱外两名同伴的一举一动。在这次出舱活动之前,他还特地打电话给地面研制人员询问关于舱外航天服尺寸调节的细节。
记者:其实那一次是你的两位战友穿,你自己不穿,为什么你要去问这个问题呢?
聂海胜:出舱任务并不是他们两个人的事,是我们三个人的事,尺寸大小对我们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偏大就麻烦了,偏大就容易脱指,一脱指之后好多操作就做不了了,在地面已经调完了,调完了以后上天以后人的身高变了。变高了,你在天上以后你就失重了,失重了不是站在衣服里,你是飘在衣服里边,第二个就是人关节松了,关节松了人就会长高,所以还是要调尺寸。
记者:对于你们出舱这个环节来说,航天服尺寸的调节就变得非常关键了,
聂海胜:在天上的时候,你一旦出去没有回头路,地面有回头路,不行了,起来起来拉出来,再调一下子再进去,天上一进去你出不来了。
2021年9月17日,结束了90天的太空出差,三名航天员平安归来。在当晚的欢迎仪式上,聂海胜的妻子手捧鲜花现身,并拥抱了凯旋的丈夫。
记者:她当时献完花以后还摸了一下你的胳膊,当时你们之间还有一个小小的交谈,我们都很想知道当时你跟她说了什么?
聂海胜:我主要是给她摸了一下,给她了一个拥抱,也说她也辛苦,我们经常在天上有时候会打电话,她很担心,晚上睡觉也是睡得不是太好,经常睡在沙发上,等着新闻,我出差了以后家里有很多事包括家里来人其他的活动,她可能就一个人在。
记者:你感觉是你想她多一点,还是她想你多一点。
聂海胜:她想我多一点,我可能更多的是想工作了,但是有时候也会想到她。
制片人丨刘斌
记者丨劳春燕
策划丨黄瑛
编导丨丁芳
责编丨王枫
编辑丨张宏飞
摄像丨刘洪波 高忠 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