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中科院院士“云端”做科普 成为科普领域新“网红”
“云端”做科普 院士成“网红”
院士、“网红”,是两个看似距离遥远的身份。
最近,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因为在网络上通过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云科普”,而广受青少年喜爱,成为了科普领域的新“网红”。
大千世界,蕴含无穷奥秘?!吧锝心男┟孛??”“海水为何灭不掉海底火山的火?”……在短短五六分钟的科普视频内,院士们将一个个深奥的科学问题,讲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吹酵贩⒒ò椎难跚氨?,一边认真解答着网友的提问,一边亲切地说着“小朋友们好”“请大家批评指正”,成千上万的青少年被深深吸引了,他们在弹幕中感叹:第一次觉得自己离科学这么近,很励志!点燃了自己的科学梦想和创新志向。
为什么院士们愿意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拥抱网络,做起“云科普”?除了传递知识,他们还想对年轻观众说些什么?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三位开通科普视频账号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嘉麒——
“每位知识分子都应该做一些科普工作”
记者采访的当天上午,年逾八旬的刘嘉麒正打算录制科普视频。一大早,刘嘉麒就来到他位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办公室。
与记者同来的,还有两个年轻的学生,带着摄像机、三脚架、麦克风等设备,准备趁采访后的空档时间,为刘嘉麒录制几期科普视频。
这天的录制内容包括“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南北极”“青藏高原为什么被称为第三极”等。镜头里的,头发花白的刘嘉麒,穿着自己标志性的白衬衫,面带微笑地向观众打起招呼:“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来和大家做一些交流?!?/p>
每次,刘嘉麒的视频一上线,网友们就会在弹幕中整齐地回应道,“爷爷好!”“老师好!”在一片和谐欢乐的气氛中,几分钟的“云科普”就开始了。
成为科普UP主(视频上传者)还不到一年,刘嘉麒已拥有了近30万粉丝?!澳昵崛嗽敢饫盟槠奔溲耙恍┛蒲е?,科普内容受到欢迎,这是很好的现象?!?/p>
刘嘉麒告诉记者,从事地球科学研究几十年,他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到过许多人迹罕至之地,探究未知的地质遗迹、地质现象?!拔液茉敢馔ü破盏男问浇庑┲陡嫠吒嗳?。实际上,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我们搞科研的目的,一个是要推动社会发展,另一个就是要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怎样让大众了解科学、运用科学、具有科学精神?这都离不开科普工作?!?/p>
多年来,刘嘉麒到全国各地做过科普报告。而今,有了“云科普”的新形式,他自然十分高兴?!翱破找嫦虼笾?,当然是传播面越广越好。视频科普的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现在我在哪都能讲,大家在哪都能听,这样的形式创新很有必要?!?/p>
因为在多个视频中介绍过世界各地的火山,不少网友喜欢称刘嘉麒为“火山院士”?!捌涫党嘶鹕?,地球科学还有很广泛的内容,可以说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是一门‘养活全人类’的学问?!绷跫西柘晗傅叵蚣钦呓樯艿?,我们用的各种物质和各类能源资源、身边的气候和环境、遇到的地质灾害,几乎都与地球科学相关?!八晕蚁胪ü破帐悠?,把这门科学的重要性告诉给更多年轻的网友?!?/p>
除了影响大众,刘嘉麒也希望自己所做的“云科普”,能带动更多科学研究者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来。
“对我来说,做科普是一份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绷跫西韪嫠呒钦?,他幼时经历过丧父之痛、家庭困顿,“如果我小时候没有获得他人的帮助、没有国家的培养,就很难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此我一直心怀感恩。其他的科研人员或许有不同的成长经历,但每个人都不是‘生而知之’,一定是‘学而知之’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样都会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支持。所以,在当你掌握了一点知识、有了一些能力后,自然理所应当地要去回馈社会。知识不能自私。从这个角度说,每位知识分子都应该做一些科普工作?!?/p>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舒德干——
“科研和科普理应‘比翼齐飞’”
今年76岁的舒德干是进化古生物学领域的专家。而今,他在网络上又被网友们赠予了一个新头衔——“重量级宝藏UP主”。
在一期主题为“我们从哪里来”的科普视频中,舒德干站在档案柜前,随手拿出了被称为“天下第一鱼”的昆明鱼化石,向观众讲解生物进化,并幽默地补充道:“这个东西是超级国宝,平常我都是锁在保险柜里的!”引来网友在弹幕中惊呼“太珍贵了”“原来学知识还能免费看国宝”。
有人觉得,院士做科普是“大材小用”。能掌握本领域最前沿知识的人,给公众讲解一些皮毛,难道还不容易么?
但舒德干却说,做好科普并非易事。为了把古生物学这个“冷门学科”讲解得“接地气”,他着实花了不少功夫。
生物进化的复杂过程,光靠说不够直观,那就制作大量图片向观众展示。为了能让知识基础不同的观众“各取所需”,舒德干会录制多种长度的视频,既有面向普通观众的“短视频”,也有针对专业学生的“长视频”。讲授的话题也要经过精心挑选,有的介绍古老生命跌宕起伏的演化进程,有的讲述达尔文、牛顿、孟德尔等科学家的故事,还有的是分享自己学术生涯中的个人经验。
在“深入浅出”上所做的努力,让舒德干的科普大受欢迎。他举例说:“有一次,我问一个收看过我科普内容的九岁小朋友,‘你能够听懂多少?’她回答说:‘我听懂了百分之八十?!?/p>
虽然在学术上是前辈、在年龄上是长辈,但舒德干却习惯在自己科普视频的结尾说一句“请大家批评指正”。他也喜欢通过弹幕,收集观众们的反馈?!傲粞岳锊环σ恍┱嬷萍?,有鼓励也有善意的批评,还有网友会调侃我的‘湖北腔普通话’,很好玩。这种及时的互动,是网络科普的一大优势?!?/p>
自6月底开通视频账号以来,舒德干已上传了15则科普视频。8月份,他更是做到了每周更新两次。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外,为科普花费这么多精力,值得么?
舒德干的回答是“甘之如饴”。在他看来,通过科普传播进化古生物学的诸多重要新发现,与大众分享科学思想,这是一件既利于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又能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美事”。
“从我自身的工作角度看,科研和科普理应‘比翼齐飞’?!笔娴赂善奈锌馗嫠呒钦撸骸拔以诳蒲а芯可献龉恍┕ぷ?,如今年龄大了,更感到最重要的事是要让‘学术基因’得以传承,建立一个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具体到科普工作上,我想要为各种优秀科普作品的问世鸣锣开道?!?/p>
对于收看自己科普视频的观众,舒德干也有一些期盼?!俺讼肴么蠹以谔适碌墓讨?,获取一点进化古生物学的有趣知识,我还希望能给青年人一点思想上的启发,培养大家爱动脑的好习惯。学习不光是轻松愉悦地看‘热闹’,更应该看懂其中‘门道’,最好还能有勇于质疑的精神。这样的青年,才能在将来的实践中,创造出新知识、新思想?!?/p>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
“我在科普中承担的角色就像一位导游”
“同学们大家好,我叫蒲慕明。过去的四五十年间,我是教神经科学的……”
年过古稀的蒲慕明院士,端坐在一排书架前,声音洪亮地说起开场白。这是今年6月他发布的第一则科普视频,主题是“大脑可以移植吗”。两个多月后,该视频在哔哩哔哩网站的点击量已超过30万,网友的弹幕几乎覆盖了整个屏幕。
“脑科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问,大家对‘大脑是怎样思考的’‘记忆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都很感兴趣?!苯财鹱约貉芯慷嗄甑淖ㄒ?,蒲慕明十分自豪。他告诉记者,这当中不只有未解的前沿谜题,也有很多适合向大众进行科普的趣味知识,因此,自己多年来始终坚持在做科普工作。
“现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通过视频科普能够触及更多听众,这个形式当然更好。但我也发现,有些‘网红’打着‘科普’的名义,讲的内容似是而非,比较浮夸?!弊魑晃谎辖鞯目蒲Ъ?,蒲慕明一向反对网络上哗众取宠的“伪科普”,这也促使他下定决心要做好线上科普,让正确的科学知识触及更多网友。他觉得,科研人员在传播科学成果时应该讲准确、讲清楚?!安蛔既返哪谌?,会误导大众对科学成果的认知,造成社会对科学家和科学的不信任?!?/p>
蒲慕明指导的研究生们,对老师做“云科普”的想法格外支持。有一名熟悉视频制作的学生,主动承担起拍摄、剪辑的工作。他告诉记者,蒲老师会和大家一起商定讲授的主题,“录制一次的内容,我们回来会剪成3期节目,保证每则视频的时长在8分钟以内?!?/p>
切合年轻人口味的选题,符合网络收视习惯的视频节奏,再加上院士级水准的讲解,强强结合,让脑科学这门听上去“高大上”的科学,也变得轻松易懂了起来。
当然,不论怎样改变传播形式,蒲慕明的科普,依然坚持着他做研究的核心理念——“实事求是”?!罢嬲玫目破?,不但要告诉大家,什么是目前我们已知的,还要讲清楚什么是未知的。不能为了吸引观众而夸大科学上的成果。要让大众明白,在科学的前沿领域,仍有很多神秘未解的问题在等待探索?!逼涯矫鞔蛄烁霰确剑骸拔以诳破罩谐械5慕巧拖褚晃坏加?,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讲解,激发出网友们对科学的好奇心?!?/p>
除了传递正确的科学知识、激发观众的好奇,蒲慕明还想通过自己的视频,让观众收获一份“科学的态度”。他告诉记者:“科学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个有科学思维的人,具有能科学判断各类事务的能力,能够根据事实去求证,并且从证据中做出自己的判断?!?/p>
蒲慕明认为,知识本身会不断更新变化,但科学的思维可以一以贯之?!叭绻心昵岬耐涯茉诳垂悠岛?,树立起科学思维,成为一个‘科学的人’,那这将是我科普工作的最大成功?!?/p>
记者:李 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