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5日电 《人民论坛》刊登文章说,一大批60后年轻官员涌入各级领导层,但“腐败年轻化”等问题揭示年轻化依然任重而道远。
文章说,当前这些三四十岁的“60后”干部身上的确有很多优势,但毋庸讳言,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弱点。比如,有的官员缺乏党内严格的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的陶冶,党性修养和锻炼不够;有的官员缺乏在艰苦的环境或基层工作的磨练,缺乏组织领导经验;还有的官员群众观念差,不善于处理党内、人民内部矛盾,等等。最近十几年来所出现的“腐败年轻化”现象,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为此,必须研究与掌握年轻干部成长的规律,按照中央提出的高级官员都应是政治家的五项要求的方向,从他们的实际状况、特点及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出发,切实加强理论培训,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严格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年轻官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治国理政本领,促进年轻官员健康成长。
文章说,年轻化应该有个度的问题,不能一味追求年轻化、过分强调年轻化而使良好的“年轻化”初衷失之偏颇。在实践中,虽然中组部特别强调要防止“一刀切”,但不少专家和官员仍然对此表示担心。有关专家指出,干部队伍合理的年龄结构仍然应是老中青相结合,如果在干部队伍年轻化问题上搞“一刀切”,不仅不利于形成合理的官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利于年轻官员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中年、老年官员积极性的发挥,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容易导致干部使用上无政策、无章程、无次序行为,造成组织工作的混乱和干部队伍的不稳定,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有专家指出,官员年轻化首先是指干部年龄上的合理结构即老中青干部的梯次配备。这是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年轻化的物质基础,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不能保持干部队伍和党的事业的连续性。但更重要的是,干部年轻化要求官员队伍精神状态的年轻化。正如邓小平所说,年轻干部接班,主要是接老同志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的班。这是年轻化的灵魂,没有这一条,就失去了年轻化的本意。
文章指出,一套成功的干部制度,应该是激励各个不同年龄段的官员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而不因年龄的增长而消减。为此,必须加快官员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这是官员队伍和领导班子保持年轻化的根本保证。只有建立了让所有官员正常流动和上下有据的健全机制,即干部年轻化的良性循环机制,才能使领导班子在动态中保持合理的年龄结构,最终解决领导班子年龄结构阶段性老化这一根本问题。(韩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