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2日电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登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建设。文章认为,近30年中国政治改革的成就是初步建立了一些现代政治制度,中国、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在往现代国家,现代社会和现代政党的方向发展。
文章说,政治制度的中心内容是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上,不断地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从党政分开和政企分开,到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再到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等。从中可以看出,30年改革在政治领域的一大成就,是公共权力运行的理性化、制度化。
文章分析了近30来中国国家、社会和政党形态的变化:
首先,国家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0年改革最大的一条,国家慢慢地在摆脱全能主义的模式,通过现代国家制度的建设,权力越来越受到监督和制约。比如,统一的市场制度正在建设之中;统一的国家的暴力管理制度、选举制度、法制体系、金融制度、税收制度和现代文官制度、保障统一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制度等,都在建立和完善之中。
政党的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党内民主如用人、决策和监督等方面的改革成果,不断地通过制度创新的形式加以巩固。这些变化反映了党在不断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革,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世界形势的把握,既有引导,也有适应。
由于国家和政党的权力在不断规范化,慢慢地民间社会也在成长,社会自主性不断得到提升,比如公共空间的逐渐发展,民间社团数量的迅速增长,大众传媒的异军突起,等等。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如孙志刚事件、非典事件等,可以看到社会力量对于公共权力理性化运行的推动,这是现代社会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
文章同时展望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八大问题: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乡村政治与基层民主、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威、意识形态与文化建设、政党建设与政权基础、国家结构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治精英与干部机制、政党、国家、社会、市场的关系问题。
文章总结说,近30年政治改革的成就是初步建立了一些现代政治制度,而进一步的发展仍然要靠政治制度的完善。但是,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为政治制度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体系。它的上层是政治文化和政治价值,下层是社会惯习和生活传统。这就意味着政治制度本身需要与鲜活的政治社会生活保持一种张力。如何在制度建设中既遵循传统,又皈依现代,是通过政治制度的建设走向公共权力理性化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