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八日电 题:“两会”从来就不缺少“炮手”
中新社记者 徐长安
中国全国“两会”正酣,“炮声”亦正隆。
“两会”召开前,期待“炮声”的声音就不绝于耳。八日上午,人民大会堂里“炮声”隆隆。
这是本年度政协大会第三次全体会,也是第二场大会发言。官方此前宣布,今年会议期间将举行三场大会发言,主题分别是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统战政协工作。七日的大会发言围绕经济建设展开,“炮声”不大,建议不少。八日,主题过渡到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大会堂里“炮声”更响。
“一些高校负债几亿到二三十亿,教职员工却不知道。最基本的知情权尚得不到保障,更遑论参与管理和监督!”
“老百姓说:‘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中没数�!庖涣氖称钒踩侍�,是当前特定条件下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些科研人员不得不频繁地从事‘成果包装’、‘人情公关’,另一方面又在拼命追赶科研进度,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的科研人员身心疲惫,连专心从事科研活动都难以做到,更别说创造出一流的成果�!�
这些都是从八日的大会发言中信手拈来的几例。与“两会”上那些“暂停带薪休假”、“取消最低工资标准”、“取消简化字”、“封杀山寨”等所谓的“雷人”提案相比,当这些经过深思熟虑的发言“声音”更大,更令人关注。
而这些发言之所以能够响起在人民大会堂,则缘于中国特殊的制度设计。
以政协为例,全国政协有两千多位委员,他们依据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要求加入政协。他们几乎都是所属领域的精英,掌握着相关领域的话语权,有的本身就是意见领袖。因此,其中“炮手”的专业水准毋庸置疑。代表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做集体发言的委员,其背后往往有集体力量的支撑,汇聚了集体的智慧。这些党派、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大多建立在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其分量不容忽视。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全国“两会”从来就不缺少“炮手”,而且是具有很高专业水准的“点射手”。
多年参加“两会”的人都知道,“两会”年年在变,中心思路是走向开放。从不对境外媒体开放,到境外媒体可上会采访;从少得可怜的记者会,到发布会、记者会、集体采访多得让记者们忙不过来,“开放”几乎成为“两会”不变的主线。
当“两会”有了让“炮手”们发挥的空间,“两会”就不愁没有“炮声”。当那些在不同领域的炮手能够在会上找到合适自己的话题时,“两会”炮手的队伍何愁不壮大?
不过,尽管“炮声”渐隆,但都是在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范畴内运作,这恰恰是中国政治制度设计中集思广益和求同存异的制度优势。
【关于我们】-【 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