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神七”航天员乘组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广场受命出征,欢送人群争相与航天员握手致意。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
9月25日下午,“神七”航天员乘组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广场受命出征,欢送人群争相与航天员握手致意。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
中新网9月26日电《香港商报》9月26日发表时评文章指出,昨晚9时10分04秒,盛载着全球炎黄子孙无限希望和光荣的“神舟七号”宇宙飞船顺利升空,期待“神七”圆满完成今次航天任务,这也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新阶段。这个新的里程碑,除了让人振奋外,亦令人对中国未来的航天发展有更高的期待和盼望。
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的航天事业,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早于五、六十年代,中国已着手研究人造卫星技术。1970年,中国首次成功发射自行研制的人造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2003至2008年,是中国航天事业飞跃的五年。这五年间,中国进行了三次载人航天,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载人航天的国家,有航天经验的飞行员也增至六人:2003年一人、2005年两人、2008年三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三次载人航天除了人数逐次递增外,任务上的难度也日高,例如这次就包括危险性极高的“出舱”任务。由此可见,五年来的频密升空,已令中国的航天技术如火箭一样急速上升,而且远未到顶。
中国的航天技术“冲天飞”的同时,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方向就更引人关注。根据美国、前苏联、俄罗斯的经验,加上中国本身的规划,不难看出中国今后的航天事业,主要循登月、建立太空站,以及商业和民用方面发展。
中国的“嫦娥奔月”神话,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美国人早于1969年登月,嫦娥的同胞焉能袖手旁观?因此,中国的探月工程已经启动,更于2007年发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探测月球,为日后中国人登陆月球,以及建立太空站踏出第一步。以中国日益提升的国力、突飞猛进的航天科技、坚持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嫦娥登月”已经不再是神话,而是一个在不久将来可以实现的目标了。
发展航天事业固然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但如能好好利用于商业和民用之中,所得的回报是难以估计的。因此,美、俄早已为本国的航天事业引入越来越多的商业和民用元素,这方面中国也不甘后人。中国已加紧开发卫星发射市场,以高质素但远低于美、俄的价格,争取国际客户,2007年,就成功地将一枚尼日利亚通讯卫星送入轨道。至于其它航天生意,如为其它国家和企业进行太空实验、训练外国航天员等,都在密锣紧鼓地进行和开拓。中国日后的航天商机,真可用“宇宙无限”来形容。
在中国航天事业高处未算高的同时,身在香港的我们,除了感到光荣外,亦应想想如何把握相关的机遇。香港虽然无条件发展载人航天,但商界应好好研究有关商机,学界亦要加强和航天有关的科学和经济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掌握更多相关知识,不能像2006年“霍金热潮”般三分钟热度。我们应时刻记着:人类的未来,必须向辽阔无边的太空发展。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