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9日电 新西兰《镜报》刊登文章介绍了《打开咖啡馆的门》一书,原文摘录如下:
这小小一杯、滋味苦涩的饮料,任谁都不能小看它。从十七世纪下半叶开始,咖啡,就进入了欧洲的历史。甚至整个人类历史文明的演进,都可以从咖啡文化中找到发展的轨迹。
张耀的旧作《打开咖啡馆的门》,生动叙述了欧陆三百五十年的文化风云。这本书1995年即已在台湾出版,轰动一时,造成旋风,他的一句名言:“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备晌旆缟У囊恢稚罘绞,在在让读者眼睛为之一亮。全书跟台湾的咖啡文化其实并无关联,但在此间受到如此的欢迎,主要原因之一也在于台湾人爱喝咖啡。
曾有一项调查,境外朋友有机会来到台湾时,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两项:一是二十四小时不打烊的诚品书店;一是处处林立、五步一家的咖啡馆?Х仍谔ㄍ宓降锥嗝词艿较舶?除了前述,满街数不清的咖啡馆,也正因为台湾曾历经西班牙、荷兰、日本的统治,留下强烈的殖民风格,对异文化接受度相对增高。1949年蒋介石来台以后,台海两岸情势高度紧张,又由于美国军队的协防,为台湾带来活泼的美式文化,美式咖啡、可口可乐、汉堡等等,成为我这一代台湾人备感亲切的生活内容。街道上充斥着咖啡香,日式的、美式的、欧式的,直到现在流行台湾式本土原产的古坑咖啡,每年举办咖啡嘉年华活动沸沸扬扬,热闹喧腾。随之而来的,便利店设置DIY咖啡的年代来临了。
近十年来,台湾一波又一波的咖啡热浪席卷而至,关于咖啡论述也不再稀奇,然而,《打开咖啡馆的门》却在此时重新出版,像一场与老朋友的邀约,我趁机再一次翻读,细细品味,更感受到这本书历久弥新的魅力,堪称是咖啡书中的经典之作。
以维也纳为圆心,循序渐进展开,张耀凭着对咖啡的热情与痴迷,跑遍了德国、匈牙利、瑞士、西班牙、比利时、荷兰阿姆斯特丹、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威尼斯等地上千家大小咖啡馆,他搜集研究资料,寻觅已歇业的老字号咖啡馆,拜访前辈咖啡达人,采访和摄影作品并举,终于累积了《打开咖啡馆的门》这本书的成果,呈现在读者眼前。原料不同、加工方式不同,不同咖啡馆有不同的历史与形成氛围,来到咖啡馆的客人更是形形色色,如同张耀在本书序中说道:“从拿破仑、卢梭、俾斯麦、马克思,到叔本华、毕加索、沙特,创造历史和描写历史的,都泡过几天或者几十年咖啡馆!
这一切,《打开咖啡馆的门》都带领读者逐一进入这一方咖啡天地。漫漫的咖啡之路其实从东方开始,源头已扑朔迷离,从带有土耳其风的小咖啡铺到到悬挂水晶吊灯的欧式咖啡馆;十八世纪,咖啡馆成了欧洲民主政治思想的摇篮;十九世纪“毕得麦雅”时代的来临,日常生活的雅致趣味,心爱的咖啡馆成了人们从家延伸出去的第二客厅;工业革命时期的“咖啡宫殿”;作家的咖啡馆,现代派艺术的咖啡馆……
如果你是个中行家,这可说是一本献给“知音”的书;即使你不喝咖啡,本书述及的咖啡历史,你能够从中读到人类文化进程的精彩面貌;不仅是写作者,也是摄影家的张耀,在动人的瞬间捕捉难能可贵的人文影像,多幅彩色的、黑白的珍贵照片,穿插书中,彷佛那一股咖啡的香气,在唇齿之间流洒出来,久久不会散去。
书名:《打开咖啡馆的门》
作者:张耀
定价:新台币369元
出版:联合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
张耀,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是新人文影像风潮的始作俑者。曾多年旅居维也纳、巴黎等地,其著作《打开咖啡馆的门》、《咖啡地图》在20世纪90年代开创了视觉图书风潮,迄今海内外出版了数十种著作,包括《黑白巴黎》、《巴黎的一天》、《威尼斯进行式》、《在奢华的尽头──欧陆十大饭店传奇》等,都脍炙人口。2000年开始组建张耀工作室,集合了上海、巴黎两地专业编辑、设计人员,倡导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视觉书创作。(石莉安)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