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明天会更好——2008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闭幕式”在东京学习院大学举行,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亲临会场勉励两国青少年为日中友好而努力。 中新社发 朱沿华 摄
|
11月12日下午,“明天会更好——2008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闭幕式”在东京学习院大学举行,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亲临会场勉励两国青少年为日中友好而努力。 中新社发 朱沿华 摄
|
中新网12月9日电《日本新华侨报》载文指出,现在,日本社会弥漫着强烈的不安。尽管日本口口声声说坚持加强《日美安保条约》,但是,美国撤销对朝鲜制裁,完全无视日本意愿,日本人心中,充满一种被抛弃的孤独。这次民调,反映了日本国民日益孤立的心理。
文章摘录如下:
12月6日,日本内阁府发表“关于外交的舆论调查”,其中关于中日关系,2/3的人回答说对中国“不感到亲切”,比去年增加3.1%,而认为中日关系“并非良好”的人也占70%以上,比去年增长了3.9%。对此,不论日本媒体还是中国大陆媒体,都有些意外。
如何解释这个结果?近几个月来,笔者接触的日本媒体或知识界人士大多认为,两年来,中日两国关系有所好转,他们对此表示满意。但是,为何民调却没有印证上述日本精英层的看法呢?笔者认为,这是民调与精英层的感觉不同。因为,精英层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群体,他们是舆论的领导者,但是,他们的感觉、言论影响推动社会,必须要靠一定的环境、一定的时间。
此外,这次民调,反映出的结果,落后于两国关系实际情况,即调查结果没有同步反映两国实际关系。或者说,最近一段时间,日本舆论环境没有给精英层发表反映现状真实情况的空间。笔者最近接触的日本媒体人说,最近报道版面与时间,都让位于金融;仕俏薹ㄉ钊氡ǖ乐腥展叵档谋浠。
从这次日本政府舆论调查看,可以了解到日本国民一种印象一旦形成,很难消除。小泉时代造成的日本国民对中国的负面印象,留下了深刻的后遗症。
奥运之前,饺子事件、东海油气田、“藏独”问题都是日本媒体炒作的题目。日本媒体报道这类问题,均以某种框架之下展开。在“中国毒饺子”等问题上,日本报道做了超越报道常识的渲染。另外一个方面,以奥运为分界,日本对华报道有所调整。
对这种民意调查还需综合比较。假如横向比较,中日关系与日美关系相比,下降的百分点并不算大。在这次调查中,日本人对日美关系的看法大为恶化。认为日美关系“良好”的人,比去年下降了7.4%,是1998年调查以来的最低点。这一方面反映了美国金融;挠跋欤送,更加反映了日本人孤立情绪的增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对非洲好感上升。其实,日本与非洲并没有太多的联系。这个结果反映出,日本人往往在民调时,存在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他们对没有什么实质利害冲突的国家,怀有一种浪漫的向往。
还有,日本对华舆论好感下降,也与日本民众自信下降有关。关于中日关系,比较一下70年代、80年代的两国关系,就会发现随着中国国力增强、日本经济停滞,日本舆论对中国的印象反而下降。
日本对华舆论,还反映了更深一层的意思。即日本观察世界的框架停留在战后美国对日占领时期形成的价值观念。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作用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成为国际秩序改革的重要力量,在六方会谈、上海合作组织、亚欧峰会等框架下,中国展现了日益积极的外交态势。而日本仍然强调价值观外交。其实,日本这种价值观外交,是一种方法论缺失的反映。众所周知,国与国的关系,从来都是利益关系。目前的日美关系,其实是强势的美国对日本占领关系的延续。当然,而日本从战后日美关系框架中也获得利益。但是,目前日美贸易关系相对下降,经济界已经敏感察觉到,“美国是靠不住的”。与此同时,日本媒体感觉到中国的作用日益增强。奥运会期间以及其后,众多日本旅行者访问中国,他们相信自己亲眼看到中国巨变。最近,中国政府相继出台各种金融;圆,显示了中国政府的负责态度。对此,日本传媒都给予及时报道,并有好评。
现在,日本社会弥漫着强烈的不安。尽管日本口口声声说坚持加强《日美安保条约》,但是,美国撤销对朝鲜制裁,完全无视日本意愿,日本人心中,充满一种被抛弃的孤独。这次民调,反映了日本国民日益孤立的心理。(刘迪)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