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凌晨0点10分,中国货运航空有限公司的航班号为ck261次包机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这是上海地区首架直航飞台的货运包机。图为ck261次包机在浦东机场装运货物。 中新社发 汤彦俊 摄
|
12月17日凌晨0点10分,中国货运航空有限公司的航班号为ck261次包机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这是上海地区首架直航飞台的货运包机。图为ck261次包机在浦东机场装运货物。 中新社发 汤彦俊 摄
|
中新网12月17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12月16日发表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写于上世纪70年代的名作《乡愁》,曾让很多人魂牵梦绕,而随着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的正式启动,这缕笼罩在海峡两岸上空的愁云也将慢慢散去。
文章摘录如下:
台湾海峡的两岸“三通”,来源于1949年之后的两岸隔绝。至1979年元旦,大陆方面首先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名义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两岸应该立即“通商、通邮、通航”,最早动议了“三通”。尽管其后台湾当局在1987年11月“解除戒严”、并开放赴大陆探亲旅游,并多年来仍以政治设障拒绝三通,一再延宕民祉之实现。
舆论习惯以“大三通”来简称这一奠定两岸关系新局面的重大事件,以区别台湾当局2000年12月13日单方面批准的、俗称为“小三通”的《试办金门马祖与大陆地区通航实施办法》。大小之间,既彰显出两岸“三通”之路的曲折蜿蜒,也显示了两岸渴望融合的不屈民意。
“大三通”之于两岸的意义,首先在经济层面,这也是最近几年带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突破口。且不说面对当前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两岸携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迫切,单就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而言,便可节约相当可观的金钱与时间成本。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大三通”的启动将进一步加速“大中华经济圈”的形成。实际上,从跨国巨头多设有“中华区总裁”的职位就可知晓,海外资本早已将同根同源的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划在一个经济范畴,但将这一理念放之台海,却因两岸间意识形态的不同及部分台湾政客的操弄而大打折扣。在港澳回归之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华人经济圈联系日渐紧密的背景下,“大中华经济圈”中两岸间的问题越发凸显。而“大三通”实现后,地理空间的畅通将带动资本的畅通,以外向型为主的台湾经济将获得更广阔的资金、人才输出空间,大陆商人也可进行更大规模的对台投资。
当然,区域经济的加速一体化,也对两岸提出了更高的产业分工、金融合作要求,并将决定“大中华经济圈”能够走多远。华人也乐见,不久的将来,诸如“A股、B股、H股、台股互动”这样的经济现象能在两岸四地上演。
“大三通”之于两岸的意义,还在于政治层面。中断近10年的两岸“两会协商”一经恢复,就以“大三通”这样的大手笔开局,一方面体现出国共两党超越历史、一笑泯恩仇的宏大视野,另一方面也表明两岸当局不再将意识形态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首要考量。正如马英九15日评价“大三通”时所讲,海运、空运直航为两岸带来的结构性转变,“代表两岸和解,不再走过去对立冲突的路线、用谈判取代对立、以和解取代冲突”。
2008年的最后一个月,两岸间的好戏还将继续:第四届国共论坛即将在上海召开,“团团”、“圆圆”两只熊猫也将赴台……一系列的“利好”不能不让外界感慨,政治人物们正逐渐找到解决两岸问题的感觉和智慧。
“大三通”之于两岸的意义,更在于文化层面。陈水扁执政台湾的8年,一直大力推行“去中国化”,试图制造所谓“本土文化”,而“大三通”的实现,必将带动两岸间文化直通和交流的高潮,这是对“文化台独”的深层次制约——两岸间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未来不管台湾政情如何改变,经济和民间的需求都很难再走回头路。
据说,在15日从深圳飞往台湾的航班上,空姐专门朗读了余光中的《乡愁》伴随台胞的回乡旅程。海外华人希望,当两岸间“一日生活圈”成为现实之日,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永远不再有“乡愁”。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