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1日电 美国《侨报》刊发评论指出,体育强国梦对中国人似乎意味特别不同。奥林匹克精神对中国来说倒是应有比金牌数更深远的意义。
全文摘录如下:
中国今年已步入北京奥运周期的“决战之年”,各项筹备随之加速。刚刚落幕的中国两会上,奥运话题无处不在,有关“金牌第一”的言论无疑是最具争议。
从著名退役运动员邓亚萍、叶乔波到国务委员陈至立,两会代表委员对“中国要在2008年奥运会上拿奖牌第一、甚至金牌第一”的说法予以了驳斥和澄清。北京奥组委方面表示,该言论是外国媒体的炒作,中国至今没有提出金牌数量的“硬指标”。
距离北京奥运还有一年半时间,在依然奉行金牌至上的举国体制的中国,官方能够认识到“奥运的意义并非只有金牌”,是值得肯定的——客观上说,能保持位列奥运奖牌第一方阵已是中国体育代表团更现实的目标了。
最近两届奥运,中国军团战绩节节攀高,从2000年悉尼的第三到2004年雅典的第二,海内外华人盼“2008年北京争第一”也属合理。至于外界热炒“中国力争北京奥运金牌第一”及“美俄等体育强国积极备战联合遏制”之说,则是另一版“中国威胁论”。
体育强国梦对中国人似乎意味特别不同,其中涉及150年来的民族自尊、当前经济腾飞阶段的社会自信以及华夏儿女对民族复兴与国家富强的祈愿。由此而言,奥林匹克精神对中国来说倒是应有比金牌数更深远的意义:
其一,奥运的本质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是人类发展的普世价值之一。
曾有热衷篮球的大陆朋友抱怨说,姚明现已是NBA名符其实的第一中锋、篮球在中国也大有取代足球成为第一运动之势,但北京的街头球场仍然少得可怜——相比纽约的洛克公园、洛杉矶的罗杰斯公园等美国街球场林立,中国体育精神仍远未大众化。
其二,奥运的竞技舞台虽是体育运动的表现,却更是现代国家精神的展示。
改革开放已使中国经济实力雄踞世界前列,然而外界对中国发展方向的误解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的流失,使得“软实力”成为中国和平崛起的关键。而2008年奥运已成中国提升“软实力”的最佳契机,非争夺金牌数量可比。
作为奥运东道主,中国可藉此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文化素养。战胜别人先要战胜自己,中国若想向大国迈进,需要向世界证明的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