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热持久不衰,因为它是在现行体制下,一个人的身份、能力、水平的法定标识,直接牵涉到职务提升、级别待遇、奖金工资等实际问题。
进入职称的殿堂,外语是必须过的一关。在现行体制下,你水平再高,能力再强,贡献再大,不论你的工作用得着用不着外语,只要职称外语考试不过关,职务就不可能晋升。
在绝大多数领域,外语是基本用不上或完全不用的。正因为这些专业领域用不上外语,所以业内专业人员的英语水平基本不高,即使原来外语有相当水平者,也因为长期用不着而束之高阁,随着岁月流逝,便“还给了老师”。因此,在专业人员晋升职称这一重要问题上,不论用得着用不着外语,便一刀切地设置外语考试这道门槛,实在有欠考虑。一些专家尖锐地指出,这种“牛不喝水强按头”的做法,是只讲过程不讲目的的形式主义做法。这种做法,不但让众多专业人员苦不堪言,而且造成了他们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对现行的职称外语考试的质疑。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许多专业上极有成果的老教师,他们理论水平、专业水平都很高,可就是解决不了“正高”职称,其原因是卡在了外语这道门槛上。学贯中西、通今博古的张建军是河南教育学院的副教授,其科研成果使众多教授相形见绌,但就是去不掉那个“副”字,病根仍出在外语上,他的外语过不了考试关。他说:“我搞中国商业经济管理又不是搞翻译,我的英语过不了关,还是有10多家著名企业请我当高级顾问,他们并没有要求我的英语水平有多高,这就证明我的市场价值与外语没有多大关系。”
对职称外语考试的普遍反感和铁价不二的外语过关要求,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作弊年甚一年:
一是进考场带小抄。这种方式极简便,也极普遍。在一个职称外语考场里,记者亲眼看到监考人员没收了考生的字条。二是手机短信,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给考场作弊带来了现代化色彩。三是雇“枪手”替考。这是当前职称外语考试最严重的作弊形态。这种“枪手”,大都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为了金钱利益受雇于应考者,共同作弊。
为了对付作弊,各地考试部门出台了花样翻新的新举措,一些省市采取不提前发准考证的办法,不给作弊者雇佣“枪手”的时间。有些地方则采用进场先签字,坐在贴有本人照片的座位上。如谁违反考试规定,要通知其本人所在单位,并在网上公布。凡请人替考者,两年内不准参加同类考试。同时还规定,考生在考场上使用手机,不论其作弊与否,都要取消考试成绩。更有一些地方,采取电子摄像的手段,以确定考生身份之真伪。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对付电子摄像,有人走通关系,在开始摄像时就让“枪手”顶替,待替考完毕再将有关证据换掉:也有人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修改照片,使其像“枪手”,又像本人,令监考人员难辨真伪,无法核对准考证;更有人则干脆请制证贩子制作假身份证,供“枪手”使用。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王怀让认为,要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应在职称晋升中,取消与专业无关的职称外语考试;只有取消了这种考试,才能使职称评定变得有价值、有意义。(来源:新华网 记者王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