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9日电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中国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出现了民工短缺——“民工荒”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民工荒”?《中国青年报》刊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的文章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文章说,农村劳动力在总量上对城市供给的状况没有改变。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2003年11月底全国外出务工农民达9800万人,并且这个数字一直以5%的增幅稳步增长。另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今年上半年,中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0895.9万人,同比增加55.2万人。
文章分析指出,产业结构、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导致劳动力局部短缺。在劳动力总量供给继续增长的情况下,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或工种,对特定年龄段或性别、技术水平的劳动力的需求大于供给,而且缺口较大,从而导致局部劳动力短缺现象的出现。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期专门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东南、浙东南等主要的劳动力输入地区和湖南、四川、江西、安徽等几个劳动力输出大省进行了重点调查。结果显示:需求量大、严重短缺的是18-25岁的年轻女工和有一定技能的熟练工;反映缺工严重的主要是从事“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集中在产品竞争比较激烈的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行业。
以上调查反映的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失衡。近几年,各地加速发展经济,投资往往集中于进入门槛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产业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企业聚集在同一地区,需要的又是某一年龄段的特定劳动力,这就容易造成劳动力的局部短缺。另一方面是劳动力的供需结构失衡。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成分是没有技能、未经过培训的非熟练工人,而劳动力短缺的重头是熟练工人和技工,这样必然形成缺口。(张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