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五月一日电 题:马六甲下西洋遗址建郑和文化馆
中新社记者韩胜宝
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华侨出资三千万人民币,在马六甲郑和官仓遗址建一个郑和文化馆。新加坡国际郑和研究学会会长陈达生在此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文化馆总面积八千平方米,共三个楼层,分郑和在中国、郑和在马六甲、郑和宝船三大部分,展出郑和下西洋所带的数百件瓷器、海产品、宝船模型等,还展示郑和船员生活场景,在古老的中国馆里开设了茶馆和郑和纪念品中心,于今年八月二十一日正式对外开放。
郑和下西洋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古称满刺加)建立过官仓,在马六甲的河口,发现了几百只‘郑和瓮’”。陈达生介绍说,由于马六甲地处南洋与印度洋要冲,是东南亚的一个商业中心,也是东西洋水陆交通的枢纽,它是郑和船队开往东南亚以西地区的必经之地,郑和七下西洋曾五次到过马六甲。由于郑和船队庞大,每次出使西洋人数近三万,历时一年半以上,需装载大量粮食和其它货物。为了便于远航,需在远航途中建立一个固定的物资转运站。而当时中满两国关系又十分亲密,便成了郑和船队中转货物和侯风停泊之要地。
据《西洋番国志》载,中国下西洋宝舡以此为外府,立排墙垣,设四门更鼓楼,内石立重城,盖造库藏完备。大型宝船已往占城(今越南)、印尼爪哇等国,并分船暹罗(今泰国)等国回还舡只,俱于此国海滨驻泊。一应钱粮皆于库内存贮,各舡并聚,又分船次前往诸番买卖。陈达生指出,马六甲如此重要,郑和船队五次下西洋都驻扎在此就不难理解了。郑和在马六甲建立的官仓,即中转基地,对郑和下西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陈达生说,郑和船队以马来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为其在东西方的两个主要的贸易区,在这两个地区内,各建立有航海贸易基地。在马来半岛一带,郑和船队在此建立了航海贸易基地,盖造仓库以后,当船队前往各国时,将暂时用不着的钱粮货物存放其地,不但增加了船队的有效载荷,还可以避免船队财物在海难或意外事故中遭受更大的损失,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从该仓库提取钱粮货物以供应用。同时,郑和船队将从各地贸易来的“番货”暂存于该仓库内,可以进一步增强船队航海贸易的机动性,使船队能以多次往返于马六甲与各国间进行贸易。这样,就能确保船队在“开洋回还”时满载而归,最大限度地完成远洋贸易的任务。
陈达生称,郑和船队在马来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建立航海贸易基地,对加强船队在东西方的贸易起到重要的作用,并有助于贯通海上丝绸之路东西两端的贸易往来,有力地推动了海上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