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10日电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历经四个月的试点和两个月的全面推进,股改“半年报”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业内人士据此预期,在经历了累计八批、每批20家左右的“匀速”推进阶段后,股改有望获得一个明显的“加速度”,从而切入一个快速运行的新轨道。
“加速度”的获得,首先将来自各级政府的改革共识。盘点一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最大的、最直接的推动力总是来自政府,因为政府在各类资源的调配上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当然,这种“强势”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对改革的认识出现滞后,就会降低改革推进的速度。眼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有控股公司股改相对滞后,已成为改革最主要的瓶颈。而真正决定这些国有控股公司股改进程的,正是地方各级政府与国资部门。值得欣慰的是,随着股改的逐渐“普及”,这一瓶颈可望得到有效的突破。
各级政府的改革共识,是股改提速的决定性因素。除此之外,股改“加速度”的获得还有一个重要的动力源,那就是要让改革者受益,让早改革者早受益。
巧合的是,在上周证券监管系统的一次视频会议上,尚福林主席曾这样表示:下一阶段股改要重点强化推动机制的统一组织,着重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改革的推进。对于已经完成改革的公司,要采取区别政策,鼓励这些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对于积极推进股改的地区,适时实行倾斜政策,支持和鼓励地方政府把推进改革与优化本地区上市公司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实现股改和当地资本市场发展的协调推进。
市场人士对此作出了大胆解读:在未来市场恢复融资功能时,可能会让先完成股改的地区优先IPO,让先完成股改的公司优先再融资。
尽管这样的解读未必准确,但观察人士强调,当前股改出现“瓶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要尽快出台股改配套政策,给出当期的或远期的激励机制,为改革输送不竭动力。而当期的一个可行的措施就是尽快推出G股指数,让完成股改的公司集中亮相于“新市场”。有了这个“新市场”,所有的激励政策才能有的放矢,所有的配套政策才能产生共振效应。
观察人士认为,综观股改进程,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个临界点,提速的时机已然成熟。而提速的具体标志,将主要体现在两大指标上:一是“以一当十”的央企控股大市值公司尽快启动股改,以加速实现“市值目标”;二是各级政府真正落实中央政策,地方国有控股公司积极性迅速得以调动,从而增加每周推出一批的股改公司家数。业内人士预期,如果以上两项指标能双双拉出“长阳”,那么最快在明年一季度,股改主体目标即可顺利实现,资本市场改革将实现质的一跃。 (记者 闻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