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湖北宜都市市委书记宋文豹在该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洗脚也是种文化”,鼓励市民消费,拉动内需,发展第三产业。此话一出,立刻在与会者中引起争议。
吃饭有饮食文化,穿衣有服饰文化,洗脚当然也不妨成为洗脚文化,这正如英国文化理论家威廉斯所说的:“文化其实就是整个生活方式”。但从舆论的反应来看,宋书记的这番“洗脚文化”宣传,似乎不怎么被认可,不仅当地不少官员认为:“在内部会议上提一下是可以的……公开后有些不妥当”,而且网上的即时调查也显示,超过一半的网友表示:“市委书记公开提倡发展洗脚业不妥”。
既能拉动内需、发展第三产业,又能解决就业问题,如此裨益甚多的“洗脚文化”,为什么普遍被视为“不妥”呢?
笔者以为,这里除了观念或生活习惯上的问题——如当地人所说的“(洗脚业)在我们这个县级市,小地方还是难以让多数人接受”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或许就在于:作为一个新兴的娱乐、休闲性质的产业,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洗脚”与“权”、“色”有着太多或明或暗、乃至说不清道不明的瓜葛、暧昧关系。
先看“色”。虽然,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戴着有色眼镜去歧视 “洗脚”作为一个产业或文化的正当性,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又是,在生活实际中,“洗脚屋”之类的场所,就像保健、按摩、美容美发店等地方一样,确实常常包含有太多暧昧色彩,经常游走在非法与合法、道德与不道德的边缘、灰色地带,以至于成为某种藏污纳垢之所,甚至在许多时候,“洗脚”也成为不雅不德的代名词——就像“小姐”曾经遇到过的一样。
再看“权”。应该承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和能力的增强,在许多城市尤其是经济发达繁荣的大城市,诸如“洗脚”这类服务业,已经越来越走入寻常百姓生活,变得平淡无奇了。但同样应当看到,就整体而言,如像湖北宜都这样的县级小城,无论是人们的消费意识,还是消费能力,都还没有达到在“生活方式”上普遍接受“洗脚文化”的程度。
所以,在笔者看来,要想真正推行、发展“洗脚文化”,使之成为一种健康、积极的文化、生活方式——既能产生“拉动内需、发展第三产业”的作用,又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物质生活需要,一个关键点也许在于:为这样一个行业或者说文化,去“权”褪“色”——一方面,努力让公共权力与之保持足够中立、理性的距离,不过分介入其中,另一方面,政府又应该加强相应的监管和公共服务,尽量为其创造一个健康、洁净的经营文化氛围。(张贵峰)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