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历史时段的几则征婚广告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国人对婚姻、情感态度的巨大变化。情感的神圣性已为世俗性所逐渐取代,情感越来越不会成为一种惟一的,超功利的、终极的目的,而更多是附着于种种现实利益之上,甚至异化为一种交易的工具。
这是刊载在1981年1月8日《市场报》上的第一则报纸征婚广告:
求婚人丁乃钧,男,未婚,四十岁,身高一米七。曾被错划为右派,已纠正。现在四川江津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任数学教师,月薪四十三元五角。
这则广告附有征婚者的照片,信息真实,态度诚恳,基本上是事实的诚实描绘,尤其是在相貌、收入等一些外在条件上更是实事求是,没有渲染或淡化,也没有强调或回避。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的征婚广告中,身高、长相、经济基础、学历背景等外在条件一跃成为征婚的首选条件。且看:
某男,35岁,体健,身高1.75,留美硕士,现在纽约供职,年薪10万美金。寻能歌善舞、俊美秀丽、本科以上,愿到美国生活的国内小姐……
某女,21岁,1.59米,未婚,大专,国营科室管理干部,漂亮聪慧,气质佳。觅21至30岁,1.70米以上,体健貌俊,经济雄厚的海外男友……
这时,人们撕掉那情感的“含情脉脉”的面纱,不再羞于“明码标价”,物质条件一举成为情感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到了今天,物质主义依旧高扬,但同时情感上也出现了一种游戏的尝试或沉溺。
倾倒众人女36岁 体健未育富有长期得不到快乐感情空虚寻体健懂情男交往体验浪漫情怀。
柔情女45岁 性格温顺前夫富商遇离虽获钱财补偿但心里不平衡内心苦闷情感得不到宣泄寻体健懂女人心思男交友给她安慰绝不让你失望。
这些充满暗示、幻想和暧昧的征婚广告虽多是“骗子公司”想骗那些既想占便宜又不想奋斗的男性的钞票,很大程度上征婚是假,骗钱是真,但却能从中看出眼下某种社会心理之一斑。
相比女性,需要征婚的优秀男士显得颇少,充满优越感,比如:
此男无论年龄、身高、学历、婚况、工作、家庭、相貌都是女孩子没有理由拒绝的绝佳人选,谁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呢,各位女同胞,尤其是待字闺中的“剩女”们,你打着灯笼可找得到这样的“白马王子”乎?
从征婚广告中,我们最直接地感受到从上世纪80年代那种不谈物质,不谈感情的谨慎姿态;到90年代那种先谈物质,后谈感情的世俗姿态;再到21世纪那种享受物质,游戏感情的放纵姿态。变化之巨之大,叫人咋舌。(陈占彪)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