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行政院”“主计处”公布了7月份“人力资源调查”统计,初次寻找职位的失业者高达10.6万多人,比6月份增加了2万人。八月份通常是失业高峰月,人数还会增加。这批首度登上职业商场的新鲜人,大多数都是应届的大学以上程度的毕业生,具有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不等。台湾每年毕业的学士、硕士、博士平均约25万,今年的数目要超过往年,原因是历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不好找,很多同学毕业后留下来念研究所,希望有了高学历之后找工作会容易些。25万多毕业生中有10.6万人找不到工作,粗略算来失业率高达40%,实在很骇人听闻。
但是“主计处”发表的7月份调整后的失业率只有3.87%,大学以上程度的失业率仅4.7%,“主计处”官员认为,从7月份的统计数字来看,台湾的职业市场很稳定。
有句商场通用的说法:“数字会说话”。但是“主计处”发表的低失业率,10.6万大学及研究所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实况,二者放在一起令人看得十分糊涂,弄不清楚他们这笔账是怎么算的?或许“主计处”对“失业者”的定义是指曾经有过职业,由于各种原因失去工作,目前正在职业市场努力谋职,才算失业人士。应届大学毕业生大多数从来就没有正式工作过,不能算作“失业者”。也不对,他们又列出一项初次觅职申请者的统计。
“主计处”的数字显示,7月份的43.3万失业人口,其中初次寻职而找不到工作的比六月份增加了2万人,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投入觅职。难道说6月份之前就有8万多大学毕业生已经遭受到找不到工作的命运?但是6月之前他们还没毕业呢!25万应届大学以上程度的毕业生有106000人找不到工作,这个数字究竟从何而来?或许有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还没开始找工作,或者他们不必找工作。数字提供的愈多,愈叫人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行政院”负责调查统计的工作者,大概他们的兴趣和工作目标,只是要整理呈现出一份份漂亮的数字来,符合长官的意旨,显示形势一片大好,台湾的失业率还算偏低,问题不大。但是“主计处”好歹应该给一个交待,25万应届大学毕业生有多少真正找到工作了,没有找到工作的都在哪里?怎么办?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不必再提供更多的统计数字了。
104人力银行大陆专区8月份的最新资料出炉,目前台湾企业在大陆的工作机会比去年8月增长了7.6%,电子信息业占西进职缺一半以上。台湾有意愿去大陆求职的人数,比去年同期大幅跃增了15%。8月份台湾企业提供在大陆工作机会每日平均有8345项,求职者每日平均15081人,粥少僧多的现象严重。104人力银行的统计显示,从求职者的年龄分布来观察,25-35岁是最渴望去大陆工作的年龄层,约占求职者的50%。40-54岁求职者比较少,每日平均有3720人,占25%左右。104人力银行指出,这两年提供在中国大陆工作机会的企业,电子信息相关产业的需求高达50%,一般制造业占27.9%,批发零售和建筑业的需求则逐年下降。
104人力银行提供的统计数字应当不完全包括在“主计处”的核算之内,因为许多台湾企业在大陆设厂,多以海外公司的名义办理注册登记,并未在台湾“经济部”立案,为的是要躲开台湾当局蛮横无理的政策干扰,不受40%投资上限的约束等。除此之外,大陆的外资企业也大量雇用有足够学历的台湾职工,因为他们多数有合格的专业学经历,在大陆工作没有语言文化方面的隔阂。这部分统计资料“行政院”“主计处”绝对没有,所以说整个台湾就业失业的具体情况,或许比预期中好些,应届大学毕业生最后大概有不少人西进发展,自谋生路去也。
“主计处”的人力资源调查统计数字意义不大,仅具参考价值,因为官员们要谨守本分,不敢睁开眼睛朝西边看。
(作者曾任台湾美商美林证券公司总裁 马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