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改称“华语” 台报指当局慢火煮青蛙
2008年02月13日 17: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中新网2月13日电 台当局“教育部”通过九年一贯语文领域“微调”内容,“中文”改为“汉字”、“国语文”则变为“华语文”。台湾《联合晚报》今日刊文质疑,“国语”改名“华语”,真的只是“微调”吗?还是会产生慢火细炖的“煮青蛙效应”,要让下一代对中国文化认同不知不觉的消逝?
文章说,只把“国”字改成“华”字,这个改变看似微小,但是“一字千金”、“见微知著”,背后所承载的意义与影响,举足轻重,难道“国语文课纲审议委员”众多专家们,不了解文字所蕴含的奥妙?
文章指出,从文字约定俗成的用法,“国语”是针对本国人来说的,“华语”则是针对外国人说的,语文的称谓主客有别。举例来说,杜正胜(台当局“教育部长”)会说“我要回家”,但应该不会说“我要回杜公馆”,因为“家”是自己说的,“公馆”是外人说的。杜“部长”称自己的父亲叫“爸爸”,但不会喊成“杜先生”,两个不同的称谓,指的都是同一个对象,称谓不同是因为内外有别,并不会造成混淆。
当台湾人不再说,“我会说标准的国语”,改口自夸“我会说流利的华语”,岂不隐隐然以外国人自居了?
文章写道,文字是文化的载具,深远的来说,会影响文化的认同。韩国人把中国文化当成是宝,台湾却自称“本国人”说的语言是“华语”不是“国语”,写的是“汉字”不是“中国文字”,意识形态上要跟中国文化作切割。而且从“国民教育”的根本来“微调”,就像“青蛙煮水”一般,久而久之,下一代的“国民”将不知“国语”为何物?
课纲、能力指标的用语调整了,教科书也将跟着调整,考试的内容和方向也要调整,在考试引导教学的台湾,这个“微调”,恐将产生巨大的连锁效应。
【编辑:张明】
相 关 报 道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