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中国观察】寻找伙伴而非对手,中国以“共”字兼济天下
中新社北京9月20日电 题:寻找伙伴而非对手,中国以“共”字兼济天下
中新社记者 黄钰钦
2012年,“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首次出现在中共党代会报告中,其后相继写入中共党章与中国宪法。
2022年,“天下一家”的焰火升腾而起,各国名字共同组成的火炬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受到全球瞩目。
跨越十年,一个抽象概念与一次具象表达都围绕一个“共”字展开。十年来,世界变局中,“命运与共”成为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关键词。
当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待解的时代之问。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中国围绕一个“共”字给出的答案,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眼里,源自中华传统文化的命运与共理念或许集中体现在一件“生日礼物”上。为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中国在2015年赠送联合国一件以古代青铜器中的“尊”为原型的精美艺术品,取名“和平尊”。
尊体以中国传统吉祥纹饰,辅以丝绸之路等元素,传递出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愿望和信念。在人来人往的联合国总部代表大厅,“和平尊”被永久陈列在显要位置。潘基文对“和平尊”的揭幕仪式记忆犹新:“我们人类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我对此完全支持?!?/p>
“命运与共的理念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崇尚和合共生、主张和而不同,构成中国外交的价值观?!敝泄饨谎г焊痹撼じ叻芍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中国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是大同世界的现代版本?!?/p>
而回顾中外互动的轨迹不难发现,中国强调的“共”字,并不抽象。从“一带一路”倡议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到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应对现实问题,一个“共”字里既有宏观的方案,也不乏微观的故事。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有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从蒙内铁路到雅万高铁,从中巴经济走廊到比雷埃夫斯港,围绕共商共建共享展开的合作不断扩大,搭建起互联互通的全球合作网。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贝┰角?,如今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个城市的中欧班列,在世界地图上铺画出82条运输线路,成为贯穿欧亚大陆的国际贸易“大动脉”,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世界是通的”。
当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世界或许更能读懂中国“共”字的意涵。2020年初,湖北武汉正遭受疫情冲击,蒙古国为支持中国抗疫送来3万只羊,“千里送羊,情深意长”的消息刷屏社交网络。而湖北在成功控制疫情后,第一时间以2万份蒙古国民众最爱的奶茶原料——青砖茶“回礼”。这一段“羊来茶往”的佳话,勾勒出世界同舟共济的图景。
“当疫情来袭,人们更清晰认识到国际社会早已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敝泄饰侍庋芯吭焊痹撼ち跚浔硎?,世界各国不再是190多条小船,而是同在一条大船上,彼此前途命运紧紧相连。
作为一个影响力正在上升的大国,中国的一举一动都被聚焦放大?!耙环荼ㄖ较M谌虺┫羁旖莸陌旆?,就是把中国放在头版?!惫蚀酱蠛嗄嗫说牡憔χ镂泄挠跋炝π聪伦⒔?。
但当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从“低调”变得更加主动时,也不时遭遇外界的误读与误解。
有人担心中国在向外输出自身模式,也有评论说中国正变得“咄咄逼人”。亦有各种版本“中国威胁论”甚至“阴谋论”甚嚣尘上。在西方媒体的漫画中,“中国龙”与“功夫熊猫”的模样越来越凶。即便是“韬光养晦”的原则,也被《经济学人》解读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范本,似乎在将中国刻画为一个“复仇者”。
“其实,无论是对内发展还是对外交往,‘复兴者’才是中国对自身定位的准确描述?!敝泄缈圃貉翘肴蛘铰匝芯吭貉芯吭敝臃商谥赋?,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既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从不输出中国模式,中国以“共”字兼济天下,这个“共”是命运与共。
历史映照现实,从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一带一路”倡议,寻找伙伴而非对手,一直是中国对外交往的价值取向。(完)